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5年過去了,在武漢市黃陂區,一批具備經營特長、活躍思想、豐富閱歷、文化水平等綜合素質的90后“新農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成為鄉村振興大潮中的主力軍。
外企白領回鄉研發豆絲“自熱鍋”
4月15日,從武漢市區驅車一個多小時,翻越崎嶇的山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了易心慧和父母一起經營的明卉源生態農場。
90后、外企白領,很難把這樣的履歷和眼前的“農二代”聯系起來。
2012年,易心慧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就職于世界500強企業道達爾。2018年,得知父母經營的種植養殖合作社遇到瓶頸,已在外企做到中層的易心慧做出了令人意外的決定:回家鄉,帶領合作社發展。
“要帶著農民干,先做給農民看。”易心慧用電商“玩轉”傳統農業:農戶負責種養,她負責銷售。2021年,她通過微店、企業團購等渠道售賣土雞、土雞蛋等,合計金額1800多萬元。價格好、銷售快,數百戶當地農戶加入進來。
“應該說,外企經歷對我做農業有很大啟發。”易心慧說,黃陂豆絲名聲在外,但一直沒有標準化加工。目前,她已投資建設加工廠,標準包裝、改進配方的黃陂豆絲,已進入商超等平臺銷售。
“今年5月,我們自主研發的豆絲自熱鍋也將正式上市銷售。”易心慧充滿期待地說:“我要把咱黃陂的土特產熱銷到全國去!”
把有機農場搬進餐飲門店
3月26日上午10時,50多名游客來到黃陂區的“一心回鄉”農場集合,開始一場深度農旅體驗。
“神農識百草”是農場的經典項目,家長要陪同孩子在田里找到9種植物。不一會兒,大家手里就拿到金黃的萬壽菊、淡紫色的馬櫻丹、綠油油的生菜葉……家長和孩子都很好奇,為什么菜地里會有許多雜草?農場主蔡三益適時介紹:“雜草可以避免土地的水分流失,是最優質的土壤改良劑,也是作物的好朋友呢!”
“一心回鄉”農場,現已建成1000畝生態小鎮,擁有田園餐桌區、帳篷休憩區等功能性區域,還有無花果園、桑葚園等生態田園,工作人員以90后為主,各種時尚的活動方式深受家庭消費者喜愛。
“一心回鄉”團隊,已在臺灣堅持自然生態農耕28年。2018年,創始人李旭清選擇回到父親的故鄉湖北創業。
如何把有機農場搬進餐飲門店?武漢“一心回鄉”農場主蔡三益介紹,“一心回鄉”團隊在光谷和漢街運營多家餐飲、奶茶和烘焙門店。得益于武漢項目的成功,2021年,“一心回鄉”還在北京復刻打造了“一心回鄉”古桑園項目。
目前,“一心回鄉”農場又在周邊流轉1700畝地,和生態小鎮聯動建設占地約38畝的產業小鎮,融合民宿、商業街、演藝廳等業態,預計明年可開放迎客。
讓更多“新農人”逐夢鄉村田野
易心慧和“一心回鄉”團隊,只是黃陂眾多90后新農人中的縮影。
近年來,黃陂區高度重視新農人和高素質農民的培育扶持工作,開設培訓課程,推出農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辦法,推動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
在黃陂永旺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旋耕機、耕整機等5臺農用機在田間進行翻耕整地作業,不一會,一塊近3畝的稻田就翻耕完成。走進油菜種植區,技術人員正在操控農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對油菜田進行封閉除草,科技感十足。合作社負責人胡丹說,旋耕機、播種機、無人機等,基地所有在冊農業工人都能操作,實現90%以上的機械化生產。
黃陂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黃陂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獲評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區。黃陂區將充分發揮大都市近郊以城帶鄉、以旅助農優勢,通過推動農業創業創新帶頭人、農村電商人才、鄉村工匠的培育,促進鄉村創業,帶動更多脫貧人口穩定增收致富。(黃磊 邱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