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的骨骼在30歲左右達到頂峰,此時骨的強度最大、抗壓性最強,隨著年齡增長骨狀態逐漸變差。從骨質開始丟失到骨質疏松是個緩慢過程,哪些人群容易發生骨質疏松,又該如何預防呢?
骨質疏松是一種全身性骨量減少、骨組織微觀結構退化、骨脆性增加、骨強度降低的骨代謝性疾病。它嚴重地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
有四類人群容易發生骨質疏松
自然絕經人群。有研究表明激素與骨代謝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女性絕經以后(一般的絕經年齡為49歲)或進入更年期,身體內的雌激素含量會下降,骨質丟失速度明顯大于骨質形成的速度,這是導致中老年女性尤其是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
卵巢早衰人群。女性在卵巢功能減退之后,激素含量也會減少,此時骨質的丟失速度會快于骨質生成的速度,最終結局為骨質疏松。
中樞性閉經人群。有些年輕女性,由于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導致飲食生活不規律或者過分減肥,造成中樞性閉經,使得女性身體處于低激素的狀態,卵巢功能也是低下的狀態,在這種情形下,骨丟失大于骨形成,想再變成正常骨質也很難,骨的愈合能力也逐漸下降。
化療或放療后人群。比如腫瘤的治療人群,經歷放/化療之后,藥物的不良反應很可能引起卵巢功能衰竭,導致卵巢早衰。從而影響激素水平,最終走向骨質疏松。
如何預防骨質疏松?
飲食:要增加鈣質的攝入,來維持骨量;保證攝入足量的蛋白質,以維持肌肉力量。另外,要少喝茶、咖啡等容易造成骨質丟失的飲料。
運動:研究表明,運動能夠提高機體的雌激素水平,其影響程度與運動強度及運動量有關。適宜的運動不僅能夠產生機械刺激促進骨形成,還能調節機體內分泌系統,提高機體雌激素的水平,進而起到預防及治療骨質疏松的作用。專家強調,尤其是年輕人要通過運動進行鈣質、肌肉力量的儲備。
日照:很多人由于忙碌的工作、學習、生活,日照越來越少,容易引起維生素D的缺乏,而維生素D可以維持鈣濃度。因此專家建議:要適度增加日照量。
即使是年輕人,患上骨質疏松也很難再回到從前的骨狀態。因此更要注意預防!(牛建蕾)
專家簡介:
白文佩,北京世紀壇醫院婦產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婦產科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全科醫學碩士研究生導師,衛計委四級腔鏡培訓師。
[責編: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