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四川的水暖工老王自春節回到北京之后,除了“兩會”前在一個工地干了十幾天,一直都沒有找到干活的地方。
年后房租漲了一百,菜價也沒落下來,面對北京忽忽地往上竄的生活成本,一個多月沒有收入的老王非常著急地想找一份工作。然而,包工頭說今年北京的活兒不多,尤其是高工資的活更是難找。這種情況在過去幾年中老王還是第一次遇到。
老王的感受與當前全國整體的就業形勢一致。第一財經記者從相關人士處了解到,經濟下行的壓力正在向就業端傳導,二三月份調查失業率呈現逐步上升趨勢,具體表現為農業戶籍人口的失業率上升以及短期失業人員比重較大,其中,去產能行業用工減少是一個重要因素。
調查失業率在經歷去年第四季度一個短暫回落之后,今年第一季度繼續向上攀升。數據顯示,2015年大城市調查失業率為5.1%,今年1月份,我國調查失業率統計范圍從31個大中城市擴大為全國所有地級市后,調查失業率數據為4.99%。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今年3月份調查失業率比2月份略有提高,在5.2%左右區間內小幅波動,總體比較穩定。
當前就業領域必須引起重視是,雖然失業率保持穩定,但全國失業人口的絕對量在增加。一位政府部門的人士說,受到去產能政策的影響,傳統制造業用工需求明顯下降,且無法被新型產業用工需求的增長所彌補,造成失業總量增加,失業人數達到高位。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上周五在人社部例行發布會上也表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結構調整深入推進,對就業的影響也在加深。一方面是部分企業用人需求在下降,有些勞動者就業難度在加大。另一方面是部分地區和行業失業的風險也有所上升。
經濟下行對就業帶來的首當其沖的影響是企業用工需求不振。來自蘇州工業園區的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度,受經濟環境影響,園區內部分企業用工趨于謹慎,企業用工需求同比降幅達27.8%,求職人員的數量同比同比增長3.9%,求職人員的求職難度在加大。
蘇州工業園區對第二季度企業用工需求所做的調查還顯示,大多數企業未來用工預期需求不旺。園區內69.6%的企業預計二季度用工持平,11.5%的企業預計用工將減少,僅18.9%的企業預計用工將增加。
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報告》顯示,從智聯招聘大數據來看,2016年第一季度全站在線需求同比增長僅4%,遠低于去年同期19%的增長率。
2016年第一季度有超過半數的行業的用工需求同比出現負增長。用工需求量萎縮的行業主要集中于傳統加工制造業、能源行業等,比如快速消費品行業用工需求同比降低15%,大型設備/機電設備/重工業用工需求同比降低14%,這些行業的共同特點是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足。
報告稱,受到我國經濟轉型的影響,傳統支柱型產業紛紛縮減招聘需求,新興產業的人才需求不足以消化市場供給,隨之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狀態。
從微觀數據也可以反應出一季度企業招聘和員工求職的真實狀態。智聯招聘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平均每個招聘職位收到48份簡歷,比之前的26份大約翻了一番,說明今年職業競爭態勢非常激烈。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進入深水區,“去產能”對就業市場產生的不利影響也在顯現。淘汰落后產能、減輕企業運營包袱開始成為一些大國企的共識。由于部分煤炭、鋼鐵等行業的國企正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挑戰,在市場上對于新增就業人員的吸納能力較低。
報告還顯示,小微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數據顯示,一季度小型企業(企業規模20-99人)人才需求超過全國平均增幅(4%),達到14%,而微型企業(企業規模人數20人以下)用工需求同比增加22%。而同期規模在500人以上的中型、大型企業,與去年同期相比用工需求均出現了超過7%的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