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8月,《中國質量報》就“校服新政”推行兩周年全國校服質量管理現狀全國發文,文中指出校服新標正在各地逐漸普及,但推行進度仍存在明顯地區差異。我國校服產業呈現出從分散化向集中化品牌化發展趨勢。新政落地不僅需要各地政府的積極響應,增強質檢審查力度,發揮家長、學生的監督權,同時,應打破地方保護主義,放開市場、尊重市場規律,讓有能力的大型校服品牌發揮能動作用,促使中、小型企業改革,淘汰校服行業的落后產能。
2015年6月,我國首個針對中小學校服的國家標準GB/T31888—2015《中小學校服》出臺,與同年7月教育部、工商總局等4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一起,并稱為“校服新政”。“校服新政”不僅規范了校服質量標準,更詳細規范了校服的征訂、選購流程,對校服設計、安全及監管標準提出了新準則。
多方合力,推動新標落地
“校服新政”的出臺既對校服行業進行了規范,也對荼毒中小學生近20年的“面口袋”校服進行了遏制。校服質量的提升、校服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多方協力: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質量監管機構的監督執行,更需要領先企業的推動助力。
新政以前,國內校服的標準體系不完善、市場開放程度較低,各地校服質量水平良莠不齊;采購模式不夠民主、透明,不能夠充分尊重家長學生的實際需要。新政推行以來,校服行業亂象叢生的現象雖有改觀,但區域差異較大。
上海、江蘇、安徽等省市積極推行新政,加強校服行業管理監督,不僅成為國內校服行業的“領頭軍”,也獲得了家長、學生的大力稱贊。以上海為例,新政落實過程中,一方面,政府態度堅決,從嚴監管、強制落實,另一方面,上海市質檢院纖檢所積極開展相關標準宣貫會,讓企業主動適應標準,指導幫助校服生產企業加快升級改革以平穩“渡關”:軟、硬兼施、雙管齊下,對新政落地進行的探索與經驗積累,為全國各省市全面推行新政,提供了實踐模板。
而作為《中國質量報》的引述品牌,伊頓紀德既是校服新政、新標的推動者和踐行者,也在校服質量提升、品控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新標落地,起到了領先企業的推動、示范作用。
榜樣力量 充分發揮優秀企業模范帶頭作用
校服生產企業作為整個行業的基礎,是校服生產的直接責任方,也是校服質量保證的前提,新標落地,更需要各企業的積極響應。記者了解到《中國質量報》中提及的伊頓紀德校服品牌,除了是校服新政、新標的積極推動者,也是新標落地最有力的踐行者。早在政策征詢意見階段,伊頓紀德就應邀參加了教育部推進校服工作座談會,用科學的生產工藝、嚴格的檢測機制、開放的校服訂購流程為新政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參考。
新政、新標頒布之后,伊頓紀德作為全面符合“宇宙最嚴”31888 質量標準的企業,通過自身的標桿示范作用,推動了新標在各地的落地:伊頓紀德的校服產品在各地接受檢驗檢測時,不管當地的標準如何,伊頓紀德一直以GB/T31888-2015的標準要求每一件產品;30個省市、3000多所學校,伊頓紀德的客戶學校在校服款式、質量方面紛紛成為當地的模范標桿,更是從需求端倒逼了落后地區的校服新標落地。
領先企業經驗借鑒 推動校服新標全面落地
伊頓紀德自新政、新標頒布以來, 在校服質量提升、品控等方面的探索和經驗,值得全國校服企業借鑒和學習。全面引進來自瑞士和比利時的進口環保士林染料,徹底杜絕甲醛、偶氮、可分解芳香胺等毒物危害;采用美國Dupont、3M、YKK 等國際一線廠商的原料和技術,保證伊頓紀德校服的后道工藝、安全系數、紐扣、拉鏈等配件和細節安全耐用。國際SGS獨立“飛行”檢測和BV檢測并行,對校服產品的安全與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評判標準。
在校服新政和領先企業的帶動下,很多中小校服企業拋棄了“固步自封”的態度,深化改革、加大投入、提升品質。伊頓紀德召開的招商會上,各地傳統校服企業、制服企業紛紛參與,專業化培訓、開放式合作為那些受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制約、轉型困難、焦慮尋求出路的校服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方法。
“校服新政”兩周年,校服行業集中化、品牌化趨勢漸顯,領先企業積極推進校服新標落地,加速了行業落后產能的升級淘汰,促進了各地校服質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