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經濟
漢能改寫歷史,不再讓汽車業走“以市場換技術”的老路
2018-01-21 10:14:34   來源:互聯網

國內無數產業發展的事實證明,保護帶不來技術和市場上的領先,惟有競爭和市場才是創新和技術進步之源。漢能與奧迪的合作讓人們看到中國可以擁有最先進的技術,讓一向嚴謹、以技術為傲的德國人轉而尋求合作,坐擁最大市場和巨大資金實力的中國汽車產業有什么理由懼怕競爭、擔心技術封鎖呢?

8月23日,一家德國企業和一家中國企業看起來普通的技術合作引起全球媒體的廣泛關注。德國企業叫奧迪股份公司,中國企業叫漢能薄膜發電集團。

這次合作看起來相當“異?!保?漢能旗下全資子公司阿爾塔設備公司(Alta Devices)將于奧迪合作開展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項目,共同推出樣車:第一步,這部樣車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量可以為車內空調系統或座椅加熱器等供電,這將直接延長車輛的行駛里程。雙方合作的第二步是研發利用薄膜太陽能技術為奧迪的電動汽車提供主驅動力。

《中國企業家》雜志自媒體在評述這一合作時用了這樣耐人尋味的標題:奧迪電動車能開多遠,居然取決于一家中國企業!

2.png

奧迪為什么向薄膜光伏技術伸出橄欖枝?

這句話似乎稍顯夸張,然而,如果仔細分析卻不無道理。

自2010年以來,阿爾塔設備公司一直是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紀錄保持者,該公司擁有全球最先進的砷化鎵太陽能薄膜電池產品,目前其砷化鎵芯片研發效率達到31.6%。據測算,這種芯片鋪滿汽車車身及車頂,可以驅動車輛年均2萬公里,滿足城市日常通行的需求。而且,漢能已經研發出這樣的樣車!

更重要的是,在薄膜太陽能領域,漢能是世界絕對的老大。它不但是阿爾塔的全資控股方,更在2010年-2015年間完成其他幾次大的并購:德國太陽能企業Q-CELLS的子公司、銅銦鎵硒(CIGS)薄膜電池制造商Solibro,全球領先的CIGS薄膜太陽能組件制造商--美國企業MiaSolé,美國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等。五年之間的四次并購了使漢能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全產業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幾乎完成了對世界太陽能薄膜技術的壟斷。

漢能創始人李河君被稱為中國企業家群里的“瘋子”。他的第一個人生傳奇是白手起家,建成了了一個總裝機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力發電站。該電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自行建設的最大的私營水電站,其裝機規模比中國葛洲壩水電站大10%,比當年象征美國實力的美國胡佛大壩大30%。他的第二個傳奇則是憑借對薄膜太陽能技術的癡狂與追求,建成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薄膜太陽能企業。他認為,“薄膜化、柔性化”是太陽能未來發展方向。薄膜太陽能對于人類,就像葉綠色對于植物一樣,人類可以像綠色植物一樣通過薄膜直接利用陽光。

3.png

薄膜太陽能組件具有能耗低、無污染、柔性可彎曲、弱光響應性好、光照角度要求低等優勢,最適合分布式發電的太陽能電池技術需求,在漢能的推動下,薄膜太陽能技術已經越來越多應用于建筑、汽車、無人機、船舶等諸多“住和行”領域。而且,李河君堅持認為,“隨著太陽能薄膜技術的不斷進步,太陽能應用將愈加多樣化,也許不遠的將來我們能看到第一輛量產的太陽能汽車首先出現在中國,書包、衣服都可以用薄膜太陽能制作。”在這種瘋狂的念頭驅使下,于是2016年7月,數千位嘉賓在北京目瞪口呆地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圈的“新人”——漢能竟然一口氣推出四款全太陽能動力汽車!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電動汽車已是大勢所趨。在環境保護日趨嚴厲的德國,奧迪汽車認為,要實現汽車零排放的政府目標,電動汽車的發展是關鍵,是必須,因此,該公司計劃在2025年將純電動汽車占比提升至汽車產品的三分之一。不過,相比只是將電作為驅動力但卻需要大量的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漢能的太陽能技術為新能源汽車的續航痛點提供了另辟蹊徑的解決方案。隨著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成本大幅度地降低,這一方案將來可能全面勝出,這恐怕是吸引奧迪這一世界級汽車廠商的核心理由。

奇異的是,正是去年李河君大肆秀他的太陽能電動汽車的時候,中國的數十家汽車企業心情復雜,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奧迪卻被打動了。

“以市場換技術”換來一地雞毛,現在這家中國公司將乾坤顛倒過來了

然而,這一事件卻引發出更多思考:為什么擁有全球核心技術的漢能在地球的另一邊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坐享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卻苦苦陷入技術突破的數十家中國汽車企業在漢能提出太陽能汽車解決方案的一年時間里集體緘默無聲?

30多年前,我們以期望“以市場換技術”,結果合資的汽車公司在全國遍地開花。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自2013年始,中國開始成為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并一直保持至今。然而,這個巨大市場蛋糕的拱手相讓并未換來技術的進步,反而令中國汽車業成為維持壟斷、保護落后的奇葩產業。一方面,這個市場的大半均為外資和合資品牌享用,另一方面,合資公司的外方卻通過技術專利、核心配件供應等種種手段將大部分利潤留在其母公司,中方雖然名義上占據50%的股份,只能獲得可憐的分紅、甚至出現合資公司虧損外方卻大賺的情形。

某國外著名汽車公司的總裁說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中國得到的是GDP,我們得到的是利潤?!?/p>

更令人心痛的是,合資非但沒有帶來技術的進步,反而給國內汽車企業帶來精神的軟骨癥。原有的設備被棄用,原有技術人員靠邊站,原來科研項目也中止,導致我方幾乎喪失了技術研發的能力,導致眾多外資公司敢于將他們的落后車型甚至問題車型在中國市場上大肆兜售。

坐擁政策支持、渠道保護合資紅利的一些汽車企業管理者甚至在公開場宣稱:開發一個車型“要20年”、“需要20億美元”、“要幾代人的努力”,仿佛“自主開發很難,不搞自主開發有理”。有媒介尖銳評論,這些典型的畏難、不思進取明顯“喪失了不甘落后的骨氣、為國爭光的志氣、敢于與跨國公司競爭的勇氣”。他們雖然貌似體格巨大,但競爭力遠遠不及后來居上的吉利、比亞迪這些雖然備受歧視但倔強生長的民營企業。

當然,在國家的大力推動自主品牌和自主創新的新政下,近幾年情況大為改觀。但在技術上,國內汽車企業依然更多依賴于政策扶持而不是立足于長遠的市場,他們依然缺乏民營企業比亞迪布局電動汽車那種雄心遠見和吉利并購沃爾沃那種天才的想象力。

國內無數產業發展的事實證明,保護帶不來技術和市場上的領先,惟有競爭和市場才是創新和技術進步之源。漢能與奧迪的合作讓人們看到中國可以擁有最先進的技術,讓一向嚴謹、以技術為傲的德國人轉而尋求合作,坐擁最大市場和巨大資金實力的中國汽車產業有什么理由懼怕競爭、擔心技術封鎖呢?

漢能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汽車業正迎來顛覆性的變化,中國公司日益成為跨國公司平等的合作伙伴。長期以來,中國汽車業“以市場換技術”換來一地雞毛、受盡外方歧視,現在這家中國公司將乾坤顛倒過來了,在技術的合作上誰求誰呢?

漢能的理想是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

對于太陽能汽車而言,真正要突破的是電池技術。專家指出,當前電池技術主要體現在晶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兩個領域,首先硅太陽能電池分為單晶硅、多晶硅兩種。薄膜電池主要包括銅銦鎵硒薄膜、碲化鎘薄膜和砷化鎵薄膜,其中,砷化鎵薄膜的光電轉換率最高,其單位重量也最輕,且可以彎曲,可以剪裁和塑形。

漢能與奧迪合作的方向是砷化鎵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已實現光電轉換率達到31.6%,為世界之最。此前,漢能曾為特斯拉交付過薄膜太陽能充電設施,與福耀玻璃研發出了太陽能汽車全景天窗,更在去年研發出車身布滿砷化鎵薄膜太陽能電池芯片的太陽能汽車。

漢能多年來在薄膜太陽能的瘋狂和堅持為正發力新能源的全球汽車業提供一個全新的、更誘人的解決方案。

據漢能內部人士介紹,除了具有能效轉換率高、弱光及高溫條件下發電性能優越等優勢外,薄膜太陽能芯片柔性可彎曲、可結合襯底材料塑形的物理特性等適合應用于汽車領域。李河君自豪地說:“薄膜太陽能芯片的實際厚度只有幾微米,不到一根頭發絲的1/10,只用零點零幾秒,就可以把陽光轉化為電?!?/p>

2009年,利用漢能做水電積累下的高質量資產,李河君帶領漢能一頭扎進太陽能發電領域。他沒有選擇技術、市場都更成熟的晶硅領域,而是選擇進入技術難度更高、資金需求更大的薄膜太陽能領域。通過全球技術并購整合,今天的漢能在薄膜太陽能領域擁有5項世界紀錄,砷化鎵技術三項,銅銦鎵硒技術兩項,同時擁有專利超過1500項,其中發明專利超過60%。

近兩三年來,經過了國際資本的聯合做空、上市公司停牌以及業績的腰折式下滑,經歷了大風大浪的漢能沉寂了很多,但也更為專注了。李河君堅持認為,在能源變革領域,薄膜太陽能、移動能源變革不僅是一個產品的顛覆,更是一種注定會帶來系列顛覆的基礎性變革。

20多年來,李河君一直在堅守一個方向:清潔能源。兩次選擇都是注定孤獨的道路。建設水電站是一個其他領域的人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而薄膜太陽能則是在一個全新的領域。做別人看起來遙不可及的事情,因此比別人孤獨10倍!

2015年,李河君第一個提出了“移動能源”概念——薄膜發電隨時隨地提供能源。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們研發出為普通個人消費者設計生產的薄膜太陽能發電紙、發電包、露營燈、汽車等產品。今年7月,漢能發布了薄膜太陽能新產品——漢瓦。

4.png

隨著產品的陸續發布,漢能的戰略定位也愈發清晰:它是提供移動能源+的技術、產品和產業鏈平臺。它是一家芯片提供商,既可以輸出技術平臺讓生產企業進行定制生產,也可以像高通那樣實施專利輸出模式,更可以將研發出的應用產品和其供應鏈與具有市場營銷能力的機構戰略合作。

“漢能的理想是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李河君在接受中國新聞社采訪時說道,漢能現在有11條產品線——漢瓦、漢墻、還有汽車應用、移動能源應用等,凡是需要能源的場景都可以用到。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薄膜太陽能薄膜發電是能源顛覆與能源變革。

有人士分析,一個真正的產業落地從研發到真正市場化,大概需要25年到35年。薄膜太陽能至今已經歷了35年,已經到了一個進入爆發式增長的時期。種種跡象顯示,在漢能的大力推進下,隨著不同產品的推出,社會各界對薄膜太陽能技術的熱情日益高漲,經歷大起大落的漢能將因在8年前的提前布局即將迎來真正的發展高潮。

巧合的是,2017年6月13日,美國聯合市場研究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發布了一份報告,顯示2016年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值達到了114.21億美元,預計2023年該市場價值將達到395.12億美元。鑒于漢能在全球領域薄膜發電領域近乎壟斷的地位,這份報告所揭示的前景令人為漢能感到振奮。

作者:段傳敏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 | 一本大道香蕉网站日本 | 亚洲午夜福利国产门事件 | 在线亚洲精品专区线路一 | 一级做a爱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