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傳承的力量》端午篇首播以來,2017年7月1日晚上21:52,《傳承的力量》七一篇將在中國教育電視臺一頻道盛大開播。節目導演組深入上海、西柏坡、延安、井岡山等革命圣地,走進深圳、北京等地的校園,沿著先輩們曾經革命、戰斗和建設的足跡,記錄展示新時代青少年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經典、弘揚革命精神的心與路的征程,為黨的96周歲華誕送上了美好的祝福。
青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中小學教育對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真正培育起來,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2017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和“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的要求。怎么才能將傳統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到國民教育體系里面去?很多課程都可以作為載體,但最有顯示度的可能就是體育和藝術。將革命歌曲傳唱、經典詩詞朗誦、話劇情景劇編排和體育運動項目活動展示跟學校教育真正結合起來,讓學生跟我們自己的文化和歷史有一種親近感,同時能夠感悟到通過體育和藝術形式呈現出來的傳統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內涵,從而真正體現中國文化的價值理念和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為此,教育部決定依托端午、中秋、春節、元宵節、清明等傳統節日以及黨的生日、教師節、國慶節等現代節日期間,傾心打造《傳承的力量》節目,集中展示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果,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歷史文化傳承和國家認可,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家國情懷。
“媽媽教我一支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堅定鏗鏘有力的聲音,《傳承的力量》七一篇以《媽媽教我一支歌》開篇,把人們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山河破碎、救亡圖存的如晦年代,“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光芒,總是在最黑暗的時刻迸發。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最先進階級的政黨躍上歷史舞臺,馬克思主義的火炬照亮了黑夜中的苦難中國。情境朗誦《黑暗》,歌舞《曙光》,話劇《最后一課》,以及綜合器樂、合唱和武術表演形式的《保衛黃河》等,集中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解放全中國,建設新中國的光輝歷程。通過學生們傾心用情專注的展示,我們欣喜的看到,96年里,多少生命已經逝去,唯獨不曾褪去的是信仰的鮮紅底色,以及后人對于先輩們奮斗足跡的追隨。因為這種信仰,讓共產黨員成為愿意為理想而獻身的“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因為這種信仰,讓一支力量微弱的隊伍,成長為百萬雄師,勢如破竹,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因為這種信仰,讓我們能夠走出歷史上一段段的苦難,不斷走向輝煌,迎來民族復興夢想引領的光輝歲月。
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學生有信仰,我們的民族才能有希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才能更加有力量。每一代人都是歷史的承前啟后者,站在這個過去與未來的交匯點上,時代背景,內外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之際,我們展示《傳承的力量》,回望過往的崢嶸歲月,正是為了重溫信仰的力量,初心不改,勇往直前。
因為信仰,我們有了力量;因為夢想,我們有了方向。我們的目標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標也一定能夠達到。中國夢,曾經,我們離她如此之遠;如今,我們離她如此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