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們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投入鄉村振興的事業中去,圍繞黨和國家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決策,去做實踐者、協作者、服務者。在湖北省境內外規劃設計建成了一批美麗鄉村,讓鄉村變得更加美好。真正做到習總書記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針。下面是在工作中的一些實踐與體會,供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參考:
一、注重村灣的選擇,發揮村灣優勢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加快及人口進入城鎮和老齡化人口的加快,有很多的村灣會逐步歸于城鎮,主要是城鎮的周邊村灣。另一部分是有些村灣隨著年青人讀書及打工后在城里買房落戶,家里老人接入城鎮居住或部分老人的老去,家里房屋長期無人居住,此類村灣會逐漸消失。
所以,我們在村灣的選擇上,注重交通優勢,山水環境、氣候特征,充分挖掘村灣的歷史、文化、鄉賢、物產等特色,選擇有未來的,變為未來有。
二、注重實地調研,挖掘歷史文化
2016年應仙桃市郭河鎮黨委政府之邀,我們配合政府廣泛調研,最終在6家候選村選擇了新合村,這個村灣在沔陽小鎮沒有建設之前,雖然離集鎮只有2~3公里,由于公路不便,相對封閉落后,解放前常與周邊村灣爭水械斗,后來人們為了免于械斗、村灣取名“合福垸”,但在建村建社后又沒有使用了。這次我們在設計建設中,在臨公路顯眼的地方建設了一村標,且恢復曾使用名“合福垸”,喻意人們合作、團結、幸福之義,在設計及材料的使用上,我們從外地尋覓到了有一定年代的老青磚,用青水砌、用老泥布瓦嵌。由水波浪形組成,村標頂上置一鳳凰昂首挺立。(不遠處鎮郊有一小湖泊名鳳凰湖)把這一村灣的歷史,和良好祝愿用村標表現出來。現在這里成了人們經常留影拍照的標志地。在村民房屋及庭院的改造上,我們不改變結構、朝向、又充分考慮到村民每家每戶的人口、職業、年齡、習慣等因素,注重公共空間的打造、設計的形式和內容上充分體現我們江漢平原的特色、特點(附村標圖、房屋及庭院圖)。
三、創建生態宜居,展現民俗鄉風
“時代新村”——建華村
這個村基礎條件較好,215省道穿村而過,村支書邵松香是一位年富力強、有思想、有頭腦,在村里有威信的人,擔任書記十多年了,也是仙桃市人大代表。村里有一蔬菜基地,約上百畝,生產的長豆、茄子、青椒定點銷往武漢、深圳和廣州,基地簽約村灣老年人近30人常年幫工,包年工資約3萬元,人們吃住在自家,生活方便,老人們有事干、又有收入,同時也有了尊嚴,很受村民歡迎。
另外,村里有一農業公司——“強農水產”,對周邊生產的龍蝦、鱔魚及蔬菜進行深加工及販運、銷售,銷售網點遍布全國,每年產值上億元,解決了農產品的銷售問題,既保證了生產者的收益,又讓股東有分紅,集體經濟也得到了增長。
村里有了這些有利條件,但村容村貌跟不上發展的步伐。去年黨委政府選點此村,我們接受任務后,帶領團隊吃住在村,走訪農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座談,征求建議,實地勘察,丈量尺寸。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疏通水系,做好水文章。流水不腐,水清有活力、有靈氣,村內一條溝渠,村民沿河兩岸居住,但分成了4段,不連通,水體變渾、發臭,我們首先是打開水體,讓水連通、流通,變活、變清,設計4座橋,既是交通橋又是景觀橋,還可作為公共空間供村民小憩、交流。在廣場的水渠邊,設計了親水平臺,栽植了水類花草,既凈化水質又美化環境。
深挖歷史底蘊,賦新文化色彩。村內有小巷由215省道進入村內。我們把4條巷子分別取名,設計了4種不同風格的標志,請公司顧問、書法家、詩詞家、傳統國學老師分別撰寫對聯,用4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展現出來,既說到了村灣的歷史,又展現了美好的愿景,分別是:
恭賢門:見賢思齊力行仁義知榮恥,立德明理心系家國辨是非
怡和門:怡情養性九域庶民有樂,和氣生財百年企業無憂
懷遠門:博陵遷沔地戶戶艱辛追富夢,盛時建新村人人安樂享太平(博陵:為邵姓一堂號,此村大部分村民姓邵)
廣進門:廣納雅言建華思變傳佳話,進書良榮圖治勵精看古河
廢舊改造,變廢為寶
村中的地塊,有一臭水塘,原是周邊村民下水的積水地,雜草叢生,因村內村民居住比較集中,所以我們選擇這塊地做成了一個公共地方,把閱覽室、村內超市、村史展覽、咖啡館等集中在這里,把臨水渠旁的3間舊房移地搬遷,建成了一個村民活動廣場,保留了原水塘的功能,養上了金魚,栽植了觀賞蓮藕及水草(附圖片)。
在廣場的兩面墻上,創作了幾幅畫,畫的內容是與村情村景緊密聯系的,當然也充分體現了我們荊楚文化 的特色。
四、關于美麗鄉村建設的幾點感悟
這些年雖然我們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也有一定的成績,但還是有不少的差距和不足,甚至遺憾。鄉村振興是一個較長時期的課題,中華民族的復興僅靠城市的繁榮和發展是不夠的,也需要鄉村的同步建設和崛起。鄉村是孕育我們中華民族的子宮,也是大的疫情來臨時的避難所。只有當我們的鄉村能與城市發展同步的時候,當我們的城市人和農村人收入同步、和諧共處之時,當大量的城里人向往、回歸鄉村之時,可能我們的鄉村振興才會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
我們認為:美麗鄉村的建設和鄉村振興需要
鄉鎮黨委是主導,村民是主體,其他是協助者。
一定要選好村兩委帶頭人,支書、村長是關鍵。
選好中心村,建好示范點,以點帶面起到示范帶頭作用。
產業是關鍵,村民有收入,才能留住人,村民才能安居樂業。
鄉村振興需要調動各方積極性,村兩委、新鄉賢、鄉村老人(包括城里退休人員返鄉)、婦女、兒童等共同參與、共同維護,且有持久性。
文化藝術需用不同的形式展現,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