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交易(采購)中心黨組書記、主任 胡俊明
本網訊 ( 文/湖北省交易(采購)中心黨組書記、主任 胡俊明 ) 營商環境是發展環境的重要內容,是地區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的集中體現。湖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湖北省政府采購中心)(以下簡稱湖北省交易<采購>中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著力解決公共資源交易和政府采購領域營商環境重點難點問題,全力固優勢抓重點強弱項補短板,全面對標國內一流標準,刀刃向內、自我革命,加快建設市場化、法治化的公共資源交易和政府采購營商環境,助推我省疫后重振和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
強化政治責任擔當。推動經濟發展靠環境,應對疫情造成的沖擊和影響,有效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實現疫后重振更要靠環境。湖北省交易(采購)中心黨組切實增強優化營商環境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優化公共資源交易和政府采購領域營商環境作為主動作為、奮發有為的政治擔當,作為關系全省改革發展戰略和全局的要事、大事、關鍵事,作為公共資源交易和政府采購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作為“一把手”工程來實施,努力當好“店小二”。黨組主要負責人領銜成立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制定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多次召開黨組會和專題會研究推進,以落實我省優化營商環境“30條”、“十必須、十不準”相關政策措施為契機,全力補齊工作短板、優化升級服務效能。聚焦我省加快推進疫后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建設,黨組成員分別帶隊,主動走訪相關部門、重點企業,對接做好項目招投標階段的服務、支持和保障工作,確保項目有效推進、順利建設、早日投產達產。
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政府轉變職能的關鍵招。作為服務平臺,湖北省交易(采購)中心聚焦放管服改革中放得不系統、管得不精準、服務有梗阻等問題,更大力度推行“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在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上再突破。一是建立招標項目受理容缺機制。對于重點工程、扶貧開發等項目,在具備基本招標條件的情況下先行受理項目登記,招標文件下載與其他審批程序并聯操作,平均為招標人節約時間50天左右,被《湖北日報》作為典型案例專題報道。二是優化評標評審辦法。為滿足不同規模、不同專業、不同難易程度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項目施工招標需要,會同相關部門優化完善了房建市政工程評標(資格審查)辦法,增加了評標(資格審查)辦法13個,供招標人合理選擇,降低了評審標準,增加了入圍投標人數,讓競爭更加充分,市場更具活力。上半年省電子招投標交易平臺主體信息庫投標人增加1223家。三是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取消注冊資本、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從業人員和納稅額等限制,降低政府采購門檻,對小微企業、監獄企業和殘疾人福利性單位生產的產品以扣除6%的價格后參與評審,提升競爭力。四是優化工作流程。修訂招投標、藥械采購、拍賣交易服務指南21項,自動推送評標結果公示,按三個時間節點自動退還投標保證金,通過系統直接推送平臺信息服務繳費通知單,等等,極大地方便了市場主體。同時推行服務標準化,協調省市場監管局發布《湖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服務工作規程》省級標準(DB42/T 1531-2019)。
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落實好我省已出臺政策,加緊完善相關配套落實舉措,持續為企業降本減負,不斷提升市場主體對惠企政策的獲得感。一是全面取消招標文件(資格預審文件)收費。2017年起全面取消下載電子版招標(資格預審)文件的費用,每年為投標企業節約費用2000多萬元。二是降低投標保證金標準。2017年起,工程建設項目投標保證金繳納比例由不得超過項目估算價的2%,降為不得超過項目估算價的1%;繳納金額由不得超過80萬元,降為不得超過50萬元;2019年起取消了政府采購投標保證金和礦業權網上交易保證金,每年可為企業減少占用資金20多億元。三是降低服務收費標準。2017年起,工程建設招投標項目交易信息服務費降低30%,每年可為企業節約資金1000多萬元。四是探索采購入圍新機制。與2019年度入圍的1904家省級政府采購協議定點供應商續簽2020年度框架協議。進一步降低門檻,通過招標增補2020年度定點服務供應商619家。以備案采購方式增補采購非免疫規劃類疫苗,簡化掛網流程,縮短掛網周期,使新批準(上市)的疫苗能及時在我省銷售。
推進“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和政府采購”。把“一網通辦”作為重要抓手,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一是推進全流程電子化交易。進入湖北省交易(采購)中心的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礦業權交易、補充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交易、藥械集中采購等實現了網上辦事率100%、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率100%、無紙化率100%、不見面交易率100%,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推動各市、縣交易中心以省市縣一體化和市縣一體化兩種模式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電子化招投標,逐步提升全省全流程電子化率。二是開展遠程異地評標。指導各市級交易中心實現遠程異地評標常態化,2019年全省各級交易中心共完成118個標段的遠程異地評標。同時,在危機中尋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為對沖疫情不利影響,探索開展跨省遠程異地評標。上半年,省級及宜昌、十堰等中心與江蘇等27個省市中心共完成跨省遠程異地評標項目343個,金額165億元,該創新做法得到國家發改委的肯定和推廣,被人民網、湖北日報和湖北電視臺等媒體進行了報道。三是增強政府采購網上商城服務能力。除車輛采購外,60%的100萬元以內的貨物類采購、88.9%的300萬元以下的服務類采購,采購單位可在網上商城協議供應商范圍內,組織協議供貨采購。上半年,為省直機關采購貨物和服務5378次,金額5.42億元。
營造公平公正的交易和采購市場環境。營商環境的核心是市場競爭環境。沒有公正的監管,就沒有市場公平競爭,就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并容易滋生尋租腐敗,也不利于發揮市場作用倒逼企業創新和提質。湖北省交易(采購)中心通過多措并舉,不斷規范進場交易和采購市場主體行為,努力為各類交易和采購市場主體提供最高效、最便捷、最優質的市場競爭環境。一是建立差錯行為公示制度。2019年開始對招標代理機構進場服務差錯行為建立提醒、約談、公示制度。累計公示代理機構差錯行為28次,涉及19家代理機構,發出提醒函1份。今年出臺了招標代理機構進場服務和評標委員會成員在工程建設項目評標活動中差錯行為、投標人在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活動中異常行為等三個公示辦法,進場交易服務質量明顯提升。二是建立完善政府采購負面清單制。對照負面清單,加強需求審核,防止采購人設置不合理的資格條件或技術條款,并進行網上公示,接受社會監督,確保采購需求的公平性與合理性。三是加大信息公開力度。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外,各類交易采購信息一律在官網或網上交易采購平臺及時公開,以公開促公正。工程建設項目評標結果公示內容增加資格預審和評標情況。政府集中采購項目實現了評標現場視頻實時公開。在省政府采購網上商城公布了2020年度2523家協議定點供應商名單、協議供貨產品及服務報價承諾等,接受社會監督。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湖北省交易(采購)中心將建立完善優化營商環境常態化工作機制,及時回應市場主體訴求和意見,在推動全省統一交易和采購規則、提高市縣交易采購電子化率和推廣電子保函等方面,真抓實干、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以良好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助推湖北高質量發展。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