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中部之聲
葉青看財經:沒有大學的區有了大學研究院
2023-09-14 08:51:30   來源:今日湖北

8月16日上午,在漢口北漢鑫廣場參加武漢校友經濟促進中心成立大會。


圖片



我提了五個建議:

一是學習重慶搞研究院經濟,或者是大學研發中心。

近年來,多所高校選擇異地設立研究院,以輸出高質量人才、促進政產學研合作為重要內容,服務地方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兩江新區先后打造了兩江協同創新區、禮嘉悅來智慧園、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等3大創新平臺。

在兩江協同創新區,50家國內外一流大學大院大所齊聚于此,2900余名高端科研人員在明月湖畔共同譜寫創新篇章,組建院士團隊25個,獲批市級高端研發機構21個、市級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2個。

20206月,上海交通大學重慶研究院揭牌成立。

上海交通大學以雙碳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見長,雙方通過建立研究院,與當地企業等合作,能夠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轉化,助推當地的產業化轉型。

目前,圍繞新能源及智能汽車、機器人及高端裝備、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量子信息、空間通信、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生命科學等兩江新區重點產業,兩江協同創新區已建成科技研發平臺100余個。

2021927日,電子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院在西部(重慶)科學城西永微電園開院揭牌。這三所研究院在西永微電園實現教學、科研資源共享,打造智能時代“西南聯大”。

高校與產品市場之間的“搭橋”就是打通“合作鏈”,實現“兩個聚集”和“兩個研判”,前者是聚集院所、企業的供需資源,后者是市場研判和賦能研判,通過線下線上聯動,推動整合供需資源“數據庫”。

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先進陶瓷及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國相今年32歲,來自湖北。此前,他已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就讀五年,并取得博士學位。臨近畢業,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也正式落地。當時的他面前有兩個去向,一是留在哈爾濱,二是去重慶。

他選擇去往重慶發展。

2022年,周國相成為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第一個博士后,在短短一年時間內中標三個科研項目。

重慶研究院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第一個跨省落地的綜合性地方研究院。現在有15個研究中心圍繞汽車與新能源、智能化裝備、新材料、信息技術和應急環保五大領域進行高新技術項目研究,同時還會安排一些研究生、博士生等來此實習,幫助學生在項目中進一步了解自己所學專業。

二是學習聊城搞開放式大學科技園。

三是學習經開區,搞大學新校區。

四是發揮區位優勢,成為客貨雙樞紐物流經濟帶關鍵節點。

五是學習江夏,給高端企業人才送155平米房子。

感謝武漢市校友經濟促進會鄉村振興委員會提供了這一次學習發言的機會

沒有想到好消息來的這么快

97日,黃陂區與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武漢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武創院空港創新應用中心,推動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在黃陂轉化落地。

武創院是武漢重點建設的新型研發機構,自去年4月啟動運行以來,已組建專業研究所13家、企業聯合創新中心19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5家,與京津冀、大灣區等一批高水平創新機構建立了協同創新平臺。

此次武創院打造的空港創新應用中心布局“一心五組團”,包括空港國際合作創新中心、科創應用綜合服務組團、航空科技應用組團、低碳科技應用組團、大數據應用組團和智慧物流應用組團。

該中心將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科技金融等重點產業,發揮黃陂空間優勢,主動承接技術創新策源成果的轉化、應用和產業化。

“圍繞黃陂區重點產業,我們將聯合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人才以及高校‘組團式’導入科技資源,推動全國先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落地,吸引和培育一批優質科技企業。”武創院空港創新應用中心還將在黃陂推進專業研究所、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公共服務平臺等創新生態建設。

建議武創院在每個區都搞一個。果然在漢陽區搞了一個。



8月29日,漢陽科技創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該院是集技術對接、科技轉化、投資孵化、招才引智于一體的科創平臺,以降低企業創新成本為宗旨,聚焦科技成果轉化孵化,推動研發技術市場化應用,致力育成一批高科技企業。

由漢陽區政府舉辦,采取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作為理事會智庫。在產業發展方向、產業政策評估、產業項目咨詢等方面提供專業建議。

活動現場,漢陽科創院啟動創新單元建設。創新單元同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高校院所、重點企業、人才團隊合作成立。

圖片

圖片


還重點設置科創公共服務和科技投資板塊。科創公共服務旨在提供知識產權、科研平臺共享服務;科技投資涉及漢陽科創院對創新單元出資,優質腰化項目投資,創投基金、天使基金引進培育等。

漢陽區建立了高校駐點科技招商工作機制,常態化采集最新、有效的科技成果信息,架起高校與地方溝通的橋梁。

圖片



在揭牌儀式上,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與武漢輕工大學等4所高校正式與武漢生態環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有限公司、武漢諾崇科技有限公司等4所創新科技公司進行簽約。

在江夏區,我在3月以來講了四次課,都提到大學研究院的事情。傳來好消息。

今年727日,大灣區科創服務中心與江夏區簽署協議,將聯手建設大灣區科創服務武漢中心,推動江夏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雙向流動。

大灣區中心由廣州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組建,是廣州首個政府主導支持、以“大灣區”注冊的企業化運作的一站式科技企業服務平臺。2020年,大灣區中心成功運營廣東省首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一站式”對接前沿科研創新成果向產業應用轉化。基地自成立后,引進孵化一批來自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院所具有國際引領性、突破性的科技成果,成功孵化近20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并作為科技體制改革典型案例由廣東省科技廳上報科技部。

5月,在武漢市黨政代表團赴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廣州、深圳等地學習考察期間,江夏區代表團特意前往大灣區中心。僅隔一周,江夏區有關方面就再次前往大灣區中心,商議共建平臺事宜。

大灣區中心大科技成果轉化部副總經理吳凱說,“江夏區擁有24所高校、8家國家級創新平臺(4個國家級實驗室)、31萬在校大學生等資源,也正是我們需要的。”

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專業團隊針對江夏區政府部門、重點企業、產業園區、高校院所、創新平臺等進行走訪交流,挖掘江夏區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的痛點、難點,出具區域創新情況咨詢報告。

大灣區科創服務武漢中心將結合大灣區中心基于數字化手段提升科創屬性、鏈接科創要素、構建科創生態的成熟做法,與江夏區、武漢市科技資源現狀,圍繞科技發展重點方向及產業創新需求,建設一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服務鏈融合發展的平臺。


圖片


高校是創新策源地。


9月7日召開的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提出,要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新質生產力”相互關聯,信號鮮明、意涵豐富——積極發展、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帶動新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

新質生產力有別于傳統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依靠創新驅動是其中關鍵。

從經濟學角度看,新質生產力代表一種生產力的躍遷。它是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高效能、高質量,區別于依靠大量資源投入、高度消耗資源能源的生產力發展方式,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道久久精品国产 | 香港三级韩国三级日本三级 |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 日本午夜视频一级a |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极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