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中部之聲
葉青看財經:以“研發飛地”替代“駐滬辦”是巨大的進步
2022-11-14 10:15:37   來源:今日湖北

11月5日,黃石(上海)離岸科創中心開園。

位于松江區海爾智谷創新園臨街3號樓,總面積4300平方米,共分五層,一層設有展示大廳、黃石特色產品展示區、企業入駐接待中心等;二至五層圍繞產業鏈招商、金融資本對接、科技人才項目孵化、研發辦公等功能進行布局,設有產業招商服務中心、黃石在滬企業總部、企業辦公區、多功能會議中心等區域。

該中心集科技孵化、產業招商、資本對接、招才引智和產品推介等五大功能于一體。實現“孵化在滬、落地在黃,引智在滬、用智在黃,對接在滬、承接在黃,融資在滬、投資在黃,銷售在滬、制造在黃”的全新發展格局。

截至10月底,已有玖恩科技、眾堃科技、路城建設、恒馳電子、博控自動化、揚信醫藥等黃石市企業,上海越玥科技有限公司、好心晴(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寧波盛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中航國際仿真科技有限公司等上海及周邊地區企業以及上海大學黃石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湖北師范大學上海校友會聯絡站、湖北理工學院上海校友會聯絡站、黃石大冶湖高新區招商中心等非營利性組織簽訂入駐協議。

下一步,黃石還將在深圳、北京等地區設立“飛地”科創園。

圖片

2020年10月20日,黃石(武漢)離岸科創中心在光谷正式揭牌。

2021年6月22日,全省首個——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開園,當日入駐機構33家,其中企業26家、高校院所3家、科技中介服務機構4家。

到今年9月底,通過“企業出題、部門領題、高校答題”,組織相關院士團隊和華中科技大學等15所高校,與黃石入駐園區研發的19家企業聯合組建30個技術創新團隊,圍繞52項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累計爭取省級創新資金近2100萬元,大江環科、三豐小松等11家入駐企業獲2021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

已入駐黃石企業研發實驗中心45家,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3家,科技金融和創新咨詢等創新服務機構6家。

舉辦“資智回黃”高層次人才項目對接交流會等各類對接主題活動38場,組織29家企業與華中科技大學等15所高校簽訂項目合作協議,柔性引進教授、博士高層次人才61人,為黃石企業招引武漢高校本科及以上畢業生216人,目前園區長駐辦公人員超過600人。其中,遠大生科公司離岸研發中心從武漢高校招聘的研發人員占比達80%,眾堃科技離岸研發中心計劃3年內人員規模達到200人。

圖片

這不僅給黃石帶來好處,也給武漢“科技創新中心”助力。

十年前,我不是省政府咨詢委員之后,成為黃石市政府的咨詢委員。每年提3條左右建議。我在電子郵箱查了查,2019年1月22日,我提了《關于黃石設立科研飛地的建議》。全文如下:

2018年3月7日上午,總書記在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這是非常正確的。但是,如果沒有人才、沒有創新怎么發展呢?那就到人才多、創新能力強的地方去設立研發中心,為我所用。

銀川就是這么做的。

近日,銀川市科技局與貝殼菁匯科技集團簽訂運營協議,標志著銀川·貝殼離岸孵化器正式投入運營。截至目前,銀川市已在北京建立2個離岸孵化器。

今后該離岸孵化器將與銀川市區域內的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互通互聯,優勢互補,形成“北京就近就地孵化、成果銀川轉移轉化”的“空中走廊”,在科技孵化、科技服務、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轉化、智能制造、現代農業、綠色環保等多維度、多產業進行充分的合作。同時又能幫助銀川本土企業在北京市開啟一扇“走出去”的窗口。

除了北京2家離岸孵化器外,目前銀川已借助“科技支寧”東西部合作的契機,與中科院蘇州納米所、上海交大材料學院、成都電子科大材料學院正式簽訂協議,在蘇州、上海、成都等地建立運營3個飛地科研成果育成平臺。

通過飛地科研成果育成平臺和離岸孵化器這一通道,目前銀川已入孵20余個項目,包括荒漠治理集群機器人、食品基因檢測、醫療影像診斷云平臺、高性能醫療防護材料、智慧牧場、不銹鋼煙囪等項目團隊均掌握核心科技,在行業內處于領先水平,其中來自電子科技大學的“高通量實驗裝備技術工程化及應用”項目還獲得了“創意創新在銀川”大賽大學生組一等獎。這些項目落地后,將進一步開發出與寧夏畜牧業、互聯網醫療、沙漠經濟等優勢產業契合度高的成熟商業模式,充分發揮銀川“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區位優勢。

與此相似的還有浙江慈溪市。

慈溪是全國工業強縣,工業總產值達3000億元。但近年來,慈溪制造業在轉型發展中遭遇了技術、資金等種種“新煩惱”,而其中,人才短板是最大的痛點。為解決中小企業轉型發展中的人才短板,慈溪市萌生了異地布局科創平臺的想法。試水的首個慈溪(杭州)創新創意飛地與浙大網新集團、華聯集團合作,短短數月內完成簽約、選址、規劃、招商等工作,2017年6月在杭州濱江星光時代大廈落戶開園。

工作生活在杭州,服務貢獻在慈溪。慈溪市的這種柔性引才新模式,為縣域城市拓寬引才渠道、創新引才模式提供了慈溪樣本。

以異地研發孵化作為首要功能的慈溪飛地,到了2018年6月,已集聚25家企業(項目),近500名在杭研發人員受聘效力于慈溪企業。有的知名企業也十分積極推進“研發飛地”。

公牛案例:開啟“制造基地在慈溪,研發和營銷高地在上海”的新發展模式,公牛集團早在20年前為接軌國際國內連鎖渠道、大賣場做品牌成立了上海分公司。近年來,隨著品牌策劃和互聯網+智能制造的新站位,又在上海建立了品牌中心、電商中心和智能物聯研究所。談到建立上海4個機構的新舉措,董事長阮立平表示:“大發展需要大胸襟,大視野突圍大空間,從根本上來說這是為了引進企業持續發展所需的高層次人才。”

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了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四新經濟”,慈溪市確立加快構建以智能家電、高端機械基礎件、汽車及關鍵零部件三大傳統優勢產業生態圈和智能裝備、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3+3”現代產業體系。面對高層次人才的爆發性需求,企業紛紛“走出去”,到京滬杭深筑巢建飛地成為新常態。

杭州灣大灣區慈溪前灣新區核心區,龍頭企業引領從制造向智造飛躍。前沿研發在上海、深圳、杭州、寧波4城市,集聚研發信息、人才資源,新海正在市高新區生命健康園建立智能制造新高地。投入多條生產線“復制放大”智能護理機、麻醉視頻喉鏡、麻醉呼吸耗材等產品;同時,投入生產線延伸升級噴霧器相關產品進入大健康產業。

福爾達設計研發、品牌營銷“微笑曲線”兩端做加法,慈溪、上海兩地創新團隊達三四百人,研發投入上億元,以產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雙智”增強市場競爭力,目前擁有汽車自動空調控制系統、PEPS無鑰匙進入系統、BCM車身控制系統、汽車智能照明等光機電一體化產品系統及與主機廠同步設計開發能力,多項汽車智能化控制系統產品產值占比達60-70%,已成為自主品牌及合資品牌國產化“首選”。

湖北的企業也應該有這種“科研飛地”的思維。首先可以考慮在武漢光谷等地設立研發中心,也可以把研發中心設在上海、北京、深圳等。比如,2010年起,廣水市的12家風機企業就在武漢、大連設立研發中心,取得很好的效果。這是目前提高創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道路。

從銀川、慈溪、廣水等地情況來看,“科研飛地”分為兩大類,政府主導型與企業主導型,黃石都可以積極采用。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长视频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 | 午夜阳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五月丁香婷啪AV | 亚洲性视频日韩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