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首屆華中預制菜之都招商大會在荊州舉行。大會以“荊州味道 荊津有味”為主題。
2021年全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到3400多億元,預計未來3至5年,每年增速20%至40%,成為萬億元級“新藍海”。湖北是農業大省、中部糧倉,常年淡水魚、油菜籽、茶葉、生豬、蔬菜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鮮蛋、蜂蜜、食用菌、淡水小龍蝦出口量多年位居全國之首。
“魚米之鄉”荊州積極打造華中預制菜之都,已形成近百億元產業規模,力爭“十四五”末形成500億元級產業集群。會上,荊州市及相關縣市區政府與安井食品、鍋圈實業集團、麥金地集團、正大集團等預制菜頭部企業集中簽約項目65個,投資額556.46億元。
最大簽約額為鍋圈實業集團水產預制菜(華中總部)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50億元,新建10萬噸水產預制菜(調味小龍蝦、牛蛙、烤魚等)現代農業產業化項目,以石首為核心輻射周圍150公里養殖區域采購水產類原材料,進行水產預制菜深加工及銷售。
這場盛宴的背后有一個身影:湖北省未來農業產業研究院。該研究院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友鄉村振興平臺,農業全產業鏈創新實踐機構。研究院以未來農業發展視野,對標國際先進經驗,結合中國實情,提供全新模式和解決方案,整合校友及相關資源,服務農業企業、各級政府農業農村部門。這是校友經濟的新動向。
湖北省未來農業產業研究院南院長及農產品中心專家應邀參會,通過對專家及參會企業訪談,對此次大會做全面系統梳理,提出打造華中預制菜之都的一些思路。
我注意到,湖北省未來農業產業研究院服務內容有:
政策服務:頂層設計,項目立項,審批,獎補,認證,評優
規劃設計:鄉村振興,農業產業,鄉村建設,農業品牌規劃設計
農業技術:新技術應用推廣,特定技術定向研發
農產品推廣:線上線下渠道建設,新媒體推廣
招商引資:政府招商引資服務外包,農業項目招商及投融資
平臺建設:研究院、協會、合作社,論壇等機構組建
農業教育:農業農村干部,新型農業主體教育培訓
我查了一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位于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楊凌,是教育部直屬、國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22年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2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28個學院(部、所),共有14個博士后流動站,1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4個本科專業?,F有7個國家重點學科和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工程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微生物學、地球科學等10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2個學科進入ESI前1‰之列。目前,已發展為全國農林水學科最為齊備的高等農業院校。
在國內率先探索實踐以大學為依托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與500多個地方政府或龍頭企業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在區域主導產業中心地帶建立農業科技試驗示范站28個、示范基地46個,構建了大學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快捷通道,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800多億元。
在全國首批建設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成立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陜西省鄉村振興產業研究院,建有農民發展學院。
原來,預制菜還是該大學的強項。
1934年建校之初,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在農科專業中開設了農產制造課程,這是我國較早開始食品科學與工程教育的記載之一。上世紀80年代初,學校成立食品科學系,專家們開展了大量的果蔬采后生理、食品農產品保鮮、食品營養、食品殺菌、食品包裝等技術研究,孵化出了眾多生產具有預制菜產品屬性的食品加工企業。
2014年,陜西東東包餐飲食品有限公司管理團隊來學??疾旖涣鳎瑢W校專家團隊提出了預調制菜肴的發展思路。2015年初,陜西東東包餐飲食品有限公司向學校捐贈500萬元,建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東東菜研究院”。
研究院由王云陽教授任技術責任人,成立了由13位高校專家、5位企業工程師、3位高級廚師組成的技術研究團隊,建設了包括烹飪設備、包裝設備、殺菌設備、冷凍冷藏設備等現代化的預制菜研究試驗平臺,在全國率先開展預調制素菜、葷菜產品加工工藝及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研究,預調制菜肴保鮮包裝的開發與應用技術研究以及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及標準化研究。
經過六年潛心協作,預制菜技術研究團隊在智能炒制、低溫安全油炸與烤制、烹飪方法與風味形成、調味調香、復合氣調保鮮包裝、全體積快速殺菌技術與裝備等方面均取得創新性成果,尤其是研發的過熱水輔助射頻殺菌技術裝備一舉解決了長期困擾產業發展的肉制品高溫長時殺菌帶來的風味裂變和質構損失等瓶頸問題,受到了食品工業界的高度關注。
團隊參加了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中式自動化中央廚房成套裝備研發與示范”,主持了多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開發了包括紅燒、燉煮、清蒸、炒制、拌菜等各類菜肴20多個品種,申報獲批了10多項發明專利,制定了產品的質量標準,推動了東東包公司產品升級換代,年增加產值2000萬元以上。
這讓我想到浙江大學與湖州市的合作。
2006.03浙江大學黨委書記張曦與校長潘云鶴聯名致函浙江省省委書記,談及與湖州合作建設“校、地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實驗區”的想法。
2006.03.21省委書記做出批示:浙大全面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認識高,有關設想具有操作性。
2006.05正式啟動確定以“1381行動計劃”為主要內容的湖州試驗示范區建設工程。即建設一個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實驗示范區;構筑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人才支撐平臺、體制機制創新平臺等三個平臺;實施產業發展、村鎮規劃建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素質提升、社會保障、城鄉綜合改革等八大工程;圍繞新農村建設,實施100項重點建設項目。
2017.01.06湖州市市長陳偉俊和浙大校長吳朝暉代表市校雙方簽訂了《市校合作第三輪“1381行動計劃”》、《湖州南太湖農推中心建設協議》,正式開啟新一輪的市校合作,進一步深化雙方在教育、科技轉化、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擴大“湖州模式”的輻射效應。
2020.08.20浙江大學與湖州市全面深化戰略合作會議在湖州舉行,市校合作發展開啟嶄新篇章。共同建設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
湖州研究院設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塞山基地、省級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各級平臺6個,院屬研究中心23個,聯建研究機構9個,聯建人才培養平臺4個,產業孵化與加速平臺5個,常駐人員達250余人。

運維監督:13307199555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