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CBD論壇的發言:
一、孤獨的科創中心
6月25日,加快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暨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武漢舉行。
北京、上海、大灣區、成渝之后第五個,力量都比武漢強,任重而道遠。
二、CBD靠自己做,無人替代
2021年4月,武漢市政府宣布成立13個重點工作專班,打造“五個中心”,武漢金融城工作專班位列13個工作專班之首,其任務為:加快推進武漢中央商務區(CBD)建設,形成“一街一城”金融產業格局,打造“區域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區。
過去的一年,華發集團“第二總部”、長江證券總部,招商銀行、郵儲銀行、平安銀行的區域總部,武漢基金、湖北新舊動能轉換ETF基金等相繼落戶于武漢CBD。
武漢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間規劃研究中心和阿海普建筑設計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精心編制的漢口片區城市設計,近日已通過審查并對外公布。武漢臨空港開發區表示,漢口金銀湖區域“三江航天、凌云科技、中國電建湖北工程公司等企業總部云集,這里將融合支撐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綜合服務等多種類型產業,打造金山大道總部集聚區,建設金銀湖綠色科技灣,聚力形成金銀湖CBD。”
由此,武漢第二個CBD規劃出爐。漢口金銀湖CBD通過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模式,打造兩處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模式)中心,提出“城市縫合,活力升維,風貌協調”3大策略,助力金銀湖CBD發展,“城市與自然在這里相融,技術與創新在這里共生,車行與慢行在這里交匯。”漢口金銀湖CBD建成生態科技港灣。
理論上說:武漢將會有六個CBD,三鎮內、外各一個。靠自己努力。
三、一個湖就是一個天然的經濟廣場
環湖CBD是特色,長期關注梁子湖,太湖,金銀湖。
2021年3月27日,我講課建議把光谷科創大走廊改名“環梁子湖創新圈”。中國光谷到世界光谷,從東湖走向梁子湖。
梁子湖湖岸線長636.5公里。湖面299.3平方千米(水面為42萬畝,其中江夏區占三分之二,鄂州、咸寧占其它部分,流域面積3260平方公里,是湖北省蓄水量第一大、面積第一大的淡水湖、武漢城市圈的中心湖,也是亞洲濕地保護名錄上保存最好的濕地保護區之一,被列為武漢市戰略備用水源地。東西長82公里,南北長22公里,由316個湖汊組成,常年平均水深3米。北有45公里長港與長江相通。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包括上海、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等9個城市,覆蓋面積約7.62萬平方公里,沿線城鎮化水平高、經濟活力足。“7”字型。
太湖2250平方公里。在2021年5月27日舉行的2021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湖州與上海嘉定、青浦,江蘇蘇州、無錫、常州,浙江嘉興和安徽宣城等環太湖城市簽訂《共建環太湖科技創新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框架協議》,環太湖科創圈以復制推廣一體化示范區制度創新經驗為契機,以“科創+產業+生態+人文”為引領,以加強環太湖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為主線,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發揮上海嘉定、青浦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的龍頭帶動作用,強化蘇錫常嘉湖宣六市的創新優勢,優化環太湖創新布局和協調創新開放合作。
最早是2020年9月8日,無錫深入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頭號工程”——《無錫太湖灣科技創新帶發展規劃(2020-2025年)》重磅發布。
11月蘇錫常三市聯合簽署共建太湖灣科創帶的倡議。
年底國家科技部印發《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支持環太湖科技創新帶發展”。
2021年江蘇省“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同樣提出積極推動環太湖科技創新圈的建設。
一年過去了,2022年5月27日,蘇州市委研究室、蘇州大學東吳智庫、蘇州日報報業集團聯合舉辦“打造太湖世界級湖區”戰略研討會,邀請知名專家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領域,為蘇州打造太湖世界級湖區建言獻策。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導胡漢輝總結出“環太湖科創圈”對產業創新集群的意義,提出“環太湖科創圈”建設不僅將會奠定環太湖地區“世界級創新湖區”的基礎,而且將會成就引領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影響未來產業發展進程的產業創新集群。
8月,蘇州提出:將太湖地區建設為世界級創新湖區,不僅拓展了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內涵,全面強化蘇錫常都市圈與上海的功能對接與互動,而且在長三角南北兩翼之間的核心腹地形成了更為堅實的新的科創產業合作帶,與滬寧制造業帶、長江產業帶等形成互補結構。
蘇州扛起重大使命,攜手共建環太湖世界級創新湖區。
世界知名創新湖區往往將文化、生態、旅游等自然和人文資源的稟賦與科創產業發展完美融合,這種融合發展賦予了創新湖區的獨特價值和品牌。日內瓦湖位于瑞士和法國的交界處,面積約580平方千米。湖區經濟發達,是眾多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的集聚地。在20世紀60年代,污染嚴重,發展滯后,但經過半個世紀的綜合治理與協同治理,使得日內瓦湖區從水污染嚴重的“死湖”變成世界級湖區之一。
美國華盛頓湖是眾多跨國公司與500強總部集聚地,擁有頂尖大學,科研氛圍濃厚。美國舊金山灣區,擁有世界知名科技企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發中心,灣內高校眾多,人口素質高,是美國科技創新的重地。以東京灣區為代表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模式得到了國際的普遍認可,灣區集中了日本70%以上的重大可持續基礎設施。日內瓦湖區、華盛頓湖區將大力發展旅游休閑產業明確納入到湖區的戰略目標中,但看重的并非旅游業本身的經濟價值,更多的是希望通過借助旅游休閑產業的發展,對內提升區域生活品質,對外傳播區域品牌形象,進而集聚大量高端要素、科研機構和世界級的企業總部。
環金銀湖CBD:
作為漢口地區面積最大、生態最好的城中湖,金銀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12000畝水域面積,42000米湖岸線,東流港、黃獅海、瀟湘海、徑河四條水道縱橫貫通,金島、銀島、臥龍島等九個半島點綴其中。
四、產業是CBD的基礎
食品(輕工大學)、航空、建筑、網絡安全(學院)……
中建三局一公司,零碳建筑。一棟樓就是一座發電站。
7月31日位于武漢市東西湖區金銀湖北岸的中建三局一公司新總部大樓項目開工。總建筑面積約7萬平方米的高層總部基地。
新總部大樓項目以綠色建筑為基礎,通過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提高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等六大節能減碳專項設計,逐步完成從“綠建三星”到近零能耗,再到近零碳建筑的遞進。
在利用可再生資源方面,將在屋面設置光伏板,立面設置光伏玻璃幕墻,總光伏發電面積達15200平方米,總裝機容量1.4兆瓦,年發電量86萬度,是目前全國光伏面積和總裝機容量最大的公共建筑。
施工過程中將采用45項低碳建筑技術,其中引領技術11項、示范技術34項。相較于基準建筑,預計每年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200噸,實現建筑本體節能率8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24.3%。
把大樓建成發電廠。過去漢能漢能薄膜發電,幕墻+光伏,稱為“秦磚漢瓦”。立面稱為磚,屋頂稱為瓦。
近日,中建三局投資建設的壹號大廈項目設計方案評審會在武漢召開。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行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劉加平、肖緒文、孟建民、丁烈云、吳志強、梅洪元,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李霆,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副總經理王清勤組成專家評審組,分別在武漢和線上參加評審。
經質詢討論,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壹號大廈近零碳智慧建筑方案設計審查,認為項目針對武漢所處地域氣候特征,從被動式設計、高性能圍護結構、高效空調系統構建、可再生能源利用、綠色建造和智慧運維等六個維度,進行節能減碳專項設計,方案可行,技術先進。同時,專家組從建筑微環境控制、建筑熱工優化、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智慧建筑、健康建筑及海綿城市技術等角度,對項目方案提出進一步優化建議。
環金銀湖CBD至少可以成為零碳建筑的全國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