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個省直機關講課的大綱。
2月7日全省區域發展布局暨縣域經濟工作推進會(去年4月2日)。
五個層面縱深推進、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協同性整體競爭力(武漢及圈、兩翼、省域中心城市、縣域、鄉鎮)。全覆蓋。
2020年12月2日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立足湖北省情,適應國家區域政策調整變化,提出著力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
我的建議始終是三圈三帶:宜昌襄陽市委書記省委常委,中央支持武漢,市政府支持襄陽宜昌。
今年增加了省域中心城市、鄉村振興兩個層面。
“強核、壯圈、帶群、興縣”推動:全域高質量發展。
五個層面:
1、武漢與武漢圈
要做強“一主引領”,堅定不移支持武漢做大做強,既要充分發揮武漢的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又要充分發揮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及其對湖北全域的輻射帶動作用。
加快建設“五個中心”,一年前提出,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
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以武漢首位度提升武漢城市圈的顯示度;武漢城市圈要加快打造最具發展活力、最具競爭力、最具影響力的省域城市圈(立足于全國),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發展,成為“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全國重要增長極。
堅持“九城即一城”理念,進一步拓展“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保”的廣度和深度。
武漢都市圈之危機:
2021年3月、6月、11月,南京(跨省)、福州、成都都市圈為國家級。西安、杭州在后。
今年10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建設鄭洛西(西安)高質量發展合作帶。
鄭州都市圈正式將洛陽納入。
2021年11月,河南省委常委會會議指出,要把鄭州都市圈放在國內主要都市圈來定位、來審視、來謀劃,全面提升規模體量。
12月27日,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會披露,鄭州都市圈由原來的“1+4”拓展為“1+8”,新納入洛陽、平頂山、漯河、濟源四城市。這是明智的。
2019年4月《長株潭城市群都市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
都市區:以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中心城區為主體,總面積約6600平方公里。
都市協調區:寧鄉市、瀏陽市、湘陰縣、湘鄉市、醴陵市五個縣市。
都市圈: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婁底市、衡陽市、萍鄉市、宜春市7個市。
武漢圈適度擴容:1+8+3,觀察員:洪湖、京山、廣水。鄂州、漢川、團風并入武漢。
南京都市圈,中國第一個規劃建設的跨省都市圈。
南京、鎮江、揚州、淮安;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常州的溧陽、金壇。3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和16個縣,總面積6.6萬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常住人口3545.96萬人,地區生產總值39997.54億元。
2、宜昌襄陽“兩翼驅動”
推動襄陽打造中西部非省會龍頭城市和漢江流域中心城市。
宜昌打造中西部非省會龍頭城市和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
“襄十隨神”城市群要打造北向、西向開放門戶和聯結武漢城市圈與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紐帶,打造以產業轉型升級和先進制造業為重點的高質量發展經濟帶。
“宜荊荊恩”城市群要打造南向、西向開放門戶和聯結武漢城市圈與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紐帶,打造以綠色經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特色的高質量發展經濟帶。
加快兩翼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構建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南北列陣,成為全國非省會城市群的重要增長極。
《求是》2020年10月31日發表習近平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
“要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形成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城市之間既要加強互聯互通,也要有必要的生態和安全屏障。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
成都1.99萬億,綿陽3350億元。武漢1.77萬億,襄陽5203億元。
12月2日,一主引領、兩翼驅動。
3、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
要著力建設“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推動荊州打造鄂中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黃岡打造鄂東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十堰打造鄂西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
4、縣域經濟
以市域發展更好引領縣域發展,以縣域發展更好支撐市域發展。
湖北全域協同發展,差距在縣域,潛力在縣域,關鍵在縣域。
扎實推進“三百”工程(百強進位、百強沖刺、百強儲備),對入庫縣市重點傾斜、重點扶持,精準澆灌、滾動實施。要縱深推進擴權賦能(弱市)強縣改革,確保下放事項“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
湖北入圍2021賽迪全國百強縣:仙桃(第76位)、宜都(第77位)、大冶(第79位)、潛江(第87位)、棗陽市(第97位)、漢川(第97位)、枝江(第98位)。
中部百強縣市22個:仙桃市、宜都市、大冶市、潛江市、棗陽市、漢川市、枝江市(以上屬于百強進位)、天門市、鐘祥市、當陽市、赤壁市、谷城縣、應城市(以上屬于百強沖刺)、京山市、宜城市、老河口市、麻城市、恩施市、松滋市、廣水市、陽新縣、公安縣(以上屬于百強儲備)。
2020年中國38個“千億縣”
2021年仙桃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29.9億元。
縣域經濟弱在鄉鎮,鄉鎮弱在產業。
“動車組效應”。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
江蘇有267個鎮入選,浙江233個,廣東118個,山東67個,福建58個,河北和安徽都是45個,河南34個,湖北30個,江西26個,內蒙古和廣西都是11個,陜西為9個,最少的是寧夏和黑龍江只有1個入選。
鄂州葛店鎮(第61名),漢川新河鎮(187),鐘祥胡集鎮(195),建始縣業州鎮(206),松滋八寶鎮(212),大冶還地橋鎮(236),谷城縣城關鎮(240),丹江口市六里坪鎮(300),嘉魚縣官橋鎮(330),陽新縣富池鎮(333),嘉魚縣魚岳鎮(362),漢川沉湖鎮(365) ,棗陽吳店鎮(377),谷城縣石花鎮(403),大冶陳貴鎮(452),鄂州廟嶺鎮(458),十堰鄖陽區茶店鎮(465),云夢縣城關鎮(489),大冶靈鄉鎮(531),公安縣斗湖提鎮(568),十堰鄖陽區城關鎮(584),陽新縣興國鎮(601),枝江董市鎮(623),黃梅小池鎮(644),襄陽樊城區太平店鎮(673),漢川馬口鎮(685),荊州沙市區鑼場鎮(698),鄂州華容區華容鎮(704),長陽縣龍舟坪鎮(721),鐘祥市雙河鎮(722)。
隨州堅持市縣鎮村四級聯動,打造城市提能級、縣域爭百強、鎮域“小老虎”、鄉村“人民公司”發展體系。
2020年,隨州出臺《關于培育鎮域“小老虎”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的意見》,創新機制體制,加大政策扶持,培育“虎性”、激勵“幼虎”、打造“老虎”、壯大“虎群”。
隨州45個鄉鎮(辦事處)中,廣水楊寨鎮是妥妥的“領頭虎”。華鑫冶金公司去年實現產值近40億元,創稅收3億余元。以華鑫冶金為引領,楊寨鎮高起點規劃建設冶金低碳產業園,成功引進昌瑞紡織、中耐新材等29個優質項目,總投資近30億元。2021年楊寨鎮規模工業總產值62.6億元,完成財政收入9.5億元,同比增長362.9%。
隨州評選出12個鎮域“小老虎”。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各給予50萬元的獎勵。
好辦法!
5、鄉村振興
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守底線”“上層次”并舉,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之以恒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大基地、育引大龍頭、打造大品牌、實施大創新,做強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逐步推進共同富裕。
11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
要堅持立農為農,把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作為鄉村產業發展的基本導向,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域,把就業機會和產業鏈增值收益留給農民。
在健全鄉村產業體系方面,《規劃》提出,要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培育壯大現代種養業、鄉村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休閑旅游業、鄉村新型服務業、鄉村信息產業等,形成特色鮮明、類型豐富、協同發展的鄉村產業體系。
以拓展二三產業為重點,縱向延伸產業鏈條,橫向拓展產業功能,多向提升鄉村價值。
在推進縣鎮村聯動發展方面,《規劃》提出,要強化縣域統籌,推動形成縣城、中心鎮(鄉)、中心村功能銜接的鄉村產業結構布局。
推進縣域、鎮域產業集聚,支持農產品加工業向縣域布局,引導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在有條件鎮(鄉)所在地建設加工園區和物流節點。促進鎮村聯動發展,實現加工在鄉鎮、基地在村、增收在戶。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施家具家裝下鄉補貼和新一輪汽車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