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即將來到。武漢遠城區的一些特色小鎮、美麗鄉村,成為旅游目的地。現在,進入景區限制在75%以內,也是好消息。
比如,花博匯:
杜堂村:
小朱灣:
2017年12月,武漢市公布了十大美麗鄉村:
1、黃陂區姚集街杜堂村(木蘭花鄉)
2、江夏區五里界街童周嶺村(小朱灣)
3、新洲區倉埠街項山村(道士灣)
4、蔡甸區大集街天星村(花博匯)
5、黃陂區王家河街勝天村(勝天農莊)
6、新洲區潘塘街羅楊村(花朝河灣)
7、黃陂區木蘭山風景區管理處木蘭山村
8、新洲區舊街街孔子河村(問津書院)
9、蔡甸區大集街黃虎村(九如鯉)
10、黃陂區蔡店街姚家山村(姚家山)
經過四年的努力,可以說是成果不小。
2017年武漢市提出了“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三鄉工程”。
2018年,各新城區、市直各相關部門緊盯目標、迅速行動、奮力趕超,全面開展共享農莊建設,推進“三鄉工程”拓面提質。
截至3月,“三鄉工程”簽訂空閑農房出租協議10078戶,實現年租金1.58億元,帶動農民增收22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增收864元。全市271個貧困村農民增收2.82億元,貧困戶農村居民人均增收812元,實現了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780元。
截至11月中旬,全市組織實施“三鄉工程”的行政村達610個;全市建設共享農莊1915戶,吸引社會資金153.1億元。鄉村旅游預計全年接待游客44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140億元。發展農家樂273戶,新增鄉村休閑游合作社3個。
“三鄉工程”,發展了產業、富了村民、美了鄉村;“三鄉工程”,厚培了文明鄉風,喚醒了鄉村活力,留住了鄉愁、鄉情、鄉韻,武漢市鄉村旅游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注入了新活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如何引導更多的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作為武漢市“三鄉工程”拓面提質的開局年,多部門齊頭并進,為鄉村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助力武漢鄉村發展。
武漢將會堅持不懈地做好這項工作。
9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武漢市4個村榜上有名。第一批沒有。
黃陂區姚家集街道杜堂村;
黃陂區木蘭鄉雙泉村;
蔡甸區大集鎮天星村;
江夏區五里界街道童周嶺村。
與此同時,武漢全面開啟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武漢目前全市農村村莊全域規劃編制工作已完成,共涉及1408個村(大隊、農場),依托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成立區級交易中心。下一步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將把新洲、黃陂、蔡甸三個試點的經驗推廣到江夏、漢南、青山以及東湖高新區,重點打造80個左右美麗鄉村示范村,大力推進“三鄉工程”。以“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為抓手,繼續集采空閑農房,發展共享農莊。
2018中國三農發展大會發布了首屆中國三農創新榜,武漢的“三鄉工程”入選“2017中國三農十大創新榜樣”。“中國三農創新榜”由中華全國農民報協會、農民日報社共同舉辦。每年推出10個創新榜樣,入選者為在三農領域從事農村綜合改革、體制機制創新、農業科技進步、產業經營模式、新農村建設等領域做出創造性貢獻的個人和組織。
可見,建設美麗鄉村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