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前哈羅單車現哈啰出行在發布會上自稱是后起之秀,已成長為頭部玩家。對此,從不說謊的第三方專業數據卻對此有另一番解讀。
據QuestMobile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5月,ofo月度活躍用戶規模為2889萬,摩拜月活躍用戶規模為2507萬,前哈羅單車現哈啰出行月活躍用戶規模僅為758萬。在用戶月度總使用次數方面,2018年5月,ofo用戶總使用次數為9.62億次,摩拜和前哈羅單車現哈啰出行分別為9.21億次和2.35億次。
來自易觀千帆的數據則顯示,2018年5月,在中國共享單車App活躍用戶規模方面,ofo 、摩拜和前哈羅單車現哈啰出行分別以2805.1萬人、2085.63萬人和 761.85萬人占據共享單車行業前三名。在App日均總啟動次數方面,ofo用戶為1175.9萬次,摩拜和前哈羅單車現哈啰出行日均啟動次數分別為822萬次和333.6萬次。
同樣根據易觀發布最新《中國共享單車行業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2月,OFO小黃車、摩拜和前哈羅單車現哈啰出行分別以50.89%、49.14%和5.64%的市場覆蓋率占據中國的共享單車行業前三名。其中,ofo小黃車和摩拜市場覆蓋率、新增用戶規模和用戶獨占率等三項核心數據都是比哈啰出行領先的。
據哈啰出行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哈啰單車已入駐300多個城市和260多個景區,注冊用戶超2億;哈啰助力車也已進入全國100多個城市,用戶累計騎行超過5.8億公里。今年5月,阿里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表示哈啰出行將逆襲摩拜和ofo,日訂單總量超過二者之和。不過,這個說法似乎缺乏實際證據支撐。
除數據打臉外哈啰出行與地鐵集團的這場合作被稱寄予“創新”的含義也耐人尋味了。有上海網友報料稱,并沒發現在申通地鐵集團APP“共享單車”入口有哈啰出行的身影,只有一直“相愛相殺”的 ofo小黃車和摩拜單車。說好的大合作為何連入口都沒有呢?
已經公開的報道中曾提及到,哈啰出行因違規投放已被上海、深圳、鄭州、西安、安徽宣城、安徽蕪湖、山東菏澤、江蘇揚州、廣東江門、成都、天津責令回收處理。顯而易見,即使在一些城市頻頻被曝“超投”和“強投”,仍舊無法緩解前哈羅單車現哈啰出行在投放量上的尷尬。
在如今的形勢下,任何一家共享單車企業似乎都沒有摸索出一條成熟的盈利途徑。共享單車這個行業,門檻說高不高,說低也不低,關鍵看企業把技術創新擺放在怎樣的位置。在商業模式的盈利走向上,前哈羅單車現哈啰出行頻頻宣稱的100城盈利依舊未能被證明,名單至今也沒公布。誰會笑到最后,可能還是要看大浪淘沙后的還站著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