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的一年,教育行業紛紛把OMO模式定位戰略發展方向,京翰教育更是在2019年9月率先在全國6城9校開辦未來校區,實現了OMO模式的真正落地,并宣布整體戰略轉型發展OMO全新模式。一時之間,OMO成為行業里公認的“潮流”,吸引了眾多機構效仿。但是,教育領域的OMO到底是什么呢?
在各家教育企業都在爭奪OMO定義權的當下,京翰教育認為,完整的 OMO 不僅僅是線上和線下在某個環節的融合,更是整體教學服務的融合,是一個全新物種,是全新的商業模式、全新的線上線下用戶體驗。
一、真正的OMO重新定義了用戶體驗
在線下,未來校區采用AI智能學習一體機,線上內容統一由校區管理,不僅可以控制開放時長,還可以控制學習內容,對一些娛樂休閑類內容加以限制,學生可以用AI一體機和平臺上的教學應用工具聽線下老師講課;老師在線上線下授課的同時,可以用云端的教研內容來提升教學質量。在實時反饋上,整個學習過程通過教育云后臺控制,不僅學校可以通過后臺實時監測學生的學習和作業情況,家長也可以遠程觀看學生的上課情況,跟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未來校區對OMO的落地不僅創造了全新的教育模式,還給了學生全新的學習環境,是一個機構賦能老師、互聯網賦能學生、互聯網服務家長的過程,實現了線上線下整合教學的閉環,重構了教育圈用戶的新體驗。
在線上,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移動互聯網、AI、云等,毫無疑問都成為教學、教研、招生獲客、教務服務的工具,幫助教育圈各方主客體重構用戶體驗。獲客上,選擇在線教育的學生和家長也可以到線下店體驗簽約,不定期跟老師面對面交流;教學上,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將線上線下課程進行排列組合,不定期的師生線下見面和授課還能拉近親密度,提升粘性和教學結果。這樣線上自主學習和不定期的線下見面溝通,為學生和家長都提供了不一樣的體驗。
二、真正的OMO重新構建了企業成本結構
京翰教育一直都很重視服務和個性化,為此京翰很少去做大班課,但是對大班上課、小班服務的服務環節很是看重。所以,在轉型OMO的過程中,京翰教育尤其看重OMO對成本結構的重塑。
第一,老師課酬成本。京翰教育把以前的大班課切割成大班教學和小班服務,以前可能每個班都得配一個老師,現在是老師在大班上課,然后班主任在小班里進行服務,這種模式用在京翰的引流課和跟社群運營配套的爆款試聽課里,既節省了人員成本,又沒有降低客戶體驗。
第二,員工培訓成本。與過去過度依賴老師個人能力,一定要請到一線非常有教學經驗的老師所不同的是,經過20年的積累,京翰教育打造了強大的教研平臺,包括教學切片系統和教務切片系統,這讓培訓和輔導一個新員工成為高產員工所需要的時間更短,大大節省了人員成本。
第三,地面物業成本。有限的線下空間,讓所有教學機構都開始注重坪效。原來線下一個校區能服務 200 人,現在通過線上接入一部分學生,把線上和線下教學進行個性化的排列組合,就可以讓一個校區的可服務學員數量增加到 400 甚至 600 個,提高了坪效,包括房租、地面設施在內的成本結構就被優化了。
教育行業從傳統線下到OMO模式的轉型,集合了互聯網科技和教育機構自身創新能力的雙重作用,OMO整合教學讓線上線下的用戶體驗都跳脫出原本的模式,進入一種全新的時代。對于一直專注于個性化的京翰教育來說,以學習者為中心是其亙古不變的核心價值觀,只有不斷優化圈層里每一位用戶的教學體驗,給用戶創造極致價值,才是身為教育企業該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