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如電,轉眼間,森鷹這個出生在哈爾濱的小公司,已經走過了將近22年的歷程。從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起步,到2020年全球瘟疫大流行,從幾十人發展到一千幾百人,森鷹最大的成就就是:現在還活著。而且還“有幸”進入到與這場大危機搏斗的不幸韶華。只是這不幸韶華究竟是上天的賦予,還是人類的自作孽,要反思。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言有綜,事有君。夫唯不知,是以不我知。萬事萬物都是有道可循的,因此,我們都要遵循“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的行路原則。這也許就是森鷹能夠活下來的樸素基因。
森鷹22年,像是一個快要長大了的孩子,開始從偏科向德智體全面發展。在即將到來的第23年,森鷹也許會把原來的單車道拓寬成雙車道,行路的策略也會有所升級。看起來在不同的年齡思考的事情真的有所不同。
華為是中國企業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典范。華為之所以能成為華為,是時代和環境逼迫了一位百年罕見的企業家和戰略家,他人可以學習但很難成為另一個華為。其實,絕大多數企業只要有一兩個特長就能在前面40年的大機遇時代活下來,但接下來的日子恐怕就很難了,迫切需要在各方面都“強”起來,否則死掉會成為大概率。
分析森鷹走過22年還沒死掉的根因,首要的是我們還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半斤八兩,走了一條聚焦的路。其次,森鷹始終如一堅持做好產品,敢投入,敢創新,敢要求!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22年癡心不改,立足做好產品。全員創新,挖空心思搞研發;崇洋媚外,滿世界看材料,不惜重金買設備;持續創造行業第一達百余項,世界首創也有若干項。回頭看,可能也就這兩個優點吧:一是聚焦,算有自知自明;二是產品,有顆愚人之心。就憑這兩條,雖身處邊陲,依然活了下來。哈爾濱確實不太適合發展工業。房地產置業講究的是,位置、位置還是位置,現在看來辦企業也需要好位置。之所以當初選擇哈爾濱,都是缺乏使命、遠見及專注眼前利益的農民意識所致。對于我這樣的愚鈍之人來說,實屬正常。這也說明了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只要符合天道,上天自然眷顧。不過,我還是要感謝哈爾濱這個生養森鷹的地方,畢竟四季分明、土黑人實。
活下來才是硬道理,否則便沒機會親身參與未來的世界性大蕭條,只是我們需要改變。易經有三變:易變、簡變、不變。權變思維是一個優秀企業家最重要的特質,必須保持與時俱進,持續尋求改變和蛻變,破繭成蝶,蔽而新成。幾年來,森鷹苦心積慮去尋求改變,嘗試去突破自己的天花板,都要做哪些改變呢?我能想到的改變,有四:
第一、實施謹慎的相鄰擴張策略
22年前,森鷹從起步就提出了“三不”原則:不做鋁窗、不做塑窗、不做門,只做鋁包木節能窗。但聚焦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森鷹堅守了22年的聚焦戰略與品牌定位也需要與時俱進、實現突破、獲得更新。試想,華為如果不進入到手機業務領域,今天的華為是什么樣,真的是難以逆料。
今天,森鷹逐漸長大了,從少年走到了青年,開始有了更高遠的理想,聚焦的半徑也隨之有所放大。森鷹會實施謹慎的相鄰擴張策略。
第二,提升品牌營銷的能力
22年來,森鷹不請代言人,很少做廣告,甚至認為打廣告是對客戶的不真誠,心無旁騖一門心思做產品;但是,好的產品沒讓客戶認知到。其實,壞的產品到處宣傳是不負責任,好的產品不宣傳也是另外一種不負責任,細思極恐。
這也是森鷹的一個巨大轉變。幾年來,我們花力氣打造營銷隊伍,投資改變店面形象,加大考核和培訓力度,做好一切基礎工作,為下一步的品牌營銷大翻轉做好大戰前的準備,就好比諾曼底登陸前的布局。當前疫情嚴重,全球經濟危機,值此危險關頭,也許正是森鷹品牌厚積薄發、橫空出世的天賜良時。越是危險越向前,逆風才能飛揚。
第三,產品力依然是基礎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產品永遠是森鷹的根本,不可焦躁不安,不要被欲望驅使,要保持虛靜之心,只有靜才能定,做好產品才是百年大計。今年,森鷹將會推出一款國際首創的新產品,希望可以得到消費者的喜愛。
最后,企業的組織變革
華為稱組織變革為組織動員力,也就是組織活力和員工活力。這是最困難的一種改變。剛才所講的戰略、產品、品牌營銷都沒那么困難。堅守戰略,很難,因為那要戰勝欲望,戰勝人性。人性的本質是自私、貪婪和懶惰,但并非不可戰勝。作為企業家,只要能夠厘清“金玉滿堂,莫之能守”的道理,放下自我,不把賺錢當回事,不把榮辱放心上,一切就都變得海闊天空了。一旦思想和心靈通達,就會收到“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的奇效。堅守戰略和戰略更新差不多是企業家一個人的寂寞和孤獨,也不算是不可逾越的障礙。
做好產品,實乃創始人性格所致。產品做不好,我覺得首先對不起的是我自己。這一點,毋庸諱言。做品牌營銷,打廣告,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許多南方企業工廠車間很簡單,但依靠高大上的廣告照樣做得風聲水起。改革初期,有太多企業就是靠打廣告發家的,這個認知肯定不算難。
那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最最困難的事情是什么呢?是管理而不是經營。大多數企業家想的最多的一定是經營,而非管理;但管理才是最最重要的,也是最最難做的。管理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管理是反復抓,抓反復,反反復復。人性的丑惡在其中發揮著極端頑固的反作用力。管理會讓企業家和管理者望而卻步、熟視無睹。我們討厭管理,不愿意面對它,任它慢慢熵增直至熵死。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為什么?就是因為常人總是喜歡回避困難,不能夠慎終如始。卓越的企業怎么做?我的回答是:“欲不欲”和“學不學”。何意?就是戰勝自我,去做那些世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去學習那些世人不愿意學習的認知。華為在管理上做到了,因而成了世界級超高強企業,竟然讓美國人瑟瑟發抖,確實讓人開心!
森鷹要堅定不移做組織變革,激活組織活力和個體活力,既不要事業部制也不要官本位制,我們要的是X體制,要的是擰麻花模式,要的是一切以客戶利益至上,要的是公司利益高過員工利益,要的是奮斗者為本的分錢機制,要的是官兵平等、上下同欲的協同文化……
組織變革之路還很漫長,這是個常態化的工作方式。只有發生從內而外的自我更新蛻變,同時發生從外而內的客戶全面認知,組織才能真正地活下來,并且實現多活幾年的偉大目標。
好了,《森鷹20年20篇》向我約稿,讓我對森鷹前面的22年做個總結,以便重新開啟我們那不知還有多遠的未來,就林林總總的說上了這些,純屬發自內心深處的心靈感受,而已,而已。
2020年4月19日上午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