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上午,湖北省首家標準化“共享廚房”在鄂州市臨空經濟區燕磯鎮社區鄰里中心建成使用,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鄂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相關負責人到達現場,對農村集體聚餐監管工作進行實地指導,并為 “共享廚房”進行授牌儀式。
授牌現場
近年來,農村地區的紅白喜事等集體聚餐活動越來越多,為此涌現出一批專門提供有償服務的流動廚師專業隊伍。然而,由于農村聚餐場所環境條件較差、設施設備簡陋、后廚操作不規范、從業者食品安全知識匱乏等問題,食品安全存在一定的隱患。
后廚環境
今年年初,鄂州市市場監管局根據臨空經濟區農村社區的人居環境和聚集特點,積極探索加強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的新路徑。為此,在臨空經濟區試點推行了“共享廚房”改革,并制定了相應的試點建設工作推進方案。通過先行試點改革、總結經驗成果、全市復制推廣“三步走”舉措推進,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充分肯定。
承辦者信息公示牌
“共享廚房”由鄂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全程指導,并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標準,嚴格管理硬件設備和食品安全。在“共享廚房”的管理模式上,鄂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建立了一套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原料進貨查驗、餐具消毒、食品留樣、證件公示等。通過 “互聯網+明廚亮灶”可以隨時通過監管平臺查看后廚的操作場景,確保食品安全。此外,鄂州市市場監管部門還創造性地推行了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申報備案制度。舉辦者和承辦者需要提前填寫備案登記表,并由屬地食品安全協管員和市場監管人員進行及時跟進和監督,嚴格防范食品安全風險。
“共享廚房”環境
鄂州市臨空經濟區的 “共享廚房”已經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為省內農村集體聚餐的食品安全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下一步,鄂州市市場監管局將食品安全與共同締造和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加快研究制定《鄂州市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并申報“共享廚房”建設管理的省級地方標準。從制度層面健全“屬地政府主導、社區(村)負責管理、部門指導監管、群眾開展監督”的農村集體聚餐社會共治管理體系,形成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事前有申報、過程有監管、事后可追溯”的工作管理模式,通過打造一批符合標準的“共享廚房”,全面提升鄂州農村地區的食品安全水平,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來源:鄂州市市場監管局 通訊員李波、劉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