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暖花開,陽光明媚,家住黃岡市麻城市鼓樓街道朝圣門社區宋家灣片區一樓的徐阿姨和老伴又開始在自家的窗前侍弄花草了。最近幾個月,她臉上是掩飾不住的笑意,逢人就說:“在這里住了20多年了,現在是大變樣、大不同,住著可舒心了。”
走進宋家灣片區,規范劃一的停車位、干凈平整的瀝青路、統一粉刷的墻面,老年人相聚一起咵天閑聊,小朋友們嬉戲玩耍,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洋溢在臉上。
然而以前,宋家灣片區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臟、亂、差,居民迫切地想改變這里的面貌。
近年來,麻城市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為抓手,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宋家灣片區迎來改造一新的機會。
下雨天宋家灣片區積水場景
改什么?問需于民
“以前我們這里就是‘三無’小區,無物管、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宋家灣片區網格員汪秀芳1989年搬到這里,對小區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
作為1986年新建的麻城市第一批商品房小區,宋家灣片區歷史遺留問題多、人員復雜、房屋產權結構混亂、亂搭亂建嚴重、治理難度大,是一塊公認難啃的“硬骨頭”。
宋家灣片區改造前
為了把老舊小區改造這一惠民實事辦好,宋家灣片區實行“訂單式”改造,需不需要改、改什么、怎么改,居民說了算。街道辦及社區逐戶發放《致老舊改造小區廣大居民的一封信》和《老舊小區改造入戶調查表》,宣傳舊改政策,就舊改意向、舊改內容、舊改出資、舊改拆違、舊改長效管理等問題問需于民,由居民“點單”老舊小區改造內容。
“我們上門發放調查表、給居民的一封信,詳細詢問居民的意愿,大多數居民還是盼著早日改造,但是違建同樣也是‘攔路虎’,有些居民的房子剛剛裝修好,怕自家房子拆了又吃虧,每個人心里都有小算盤,我們只有逐戶做思想工作。”汪秀芳說。
如何改?問計于民
宋家灣片區拆違工作從思想開明的居民入手,工作人員不厭其煩、耐心細致地宣講改造政策,大部分群眾對拆違行動拍手稱快。
該項目相關負責人在拆違過程中先后化解了50余起因拆違引發的矛盾沖突,穩控住拆違戶的情緒,沒有發生一起因拆違引發的肢體沖突和信訪事件,僅宋家灣片區就拆違93處,面積達3700余平方米。
麻城市住建局還從居民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改起,使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及其他設施全面覆蓋,并多次與稅務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相關部門聯系溝通,協調道路通行、管線入地等問題,改造污水管道、供暖管道、供水管道,安裝健身器材,進行綠化美化……經過一系列工程改造,宋家灣片區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居民住得更舒心了。
宋家灣片區活動中心居民休閑聊天
據悉,宋家灣片區老舊小區改造自2020年8月份開始啟動,總投資3860萬元,拆除違建5200平方米,改造雨水管2480米、污水管3480米、生態停車位98個、硬化道路7000平方米、道路刷黑8900平方米、綠化1068平方米、新建物業服務用房及社區用房350平方米、新建公廁1座。現在,該小區已成為周邊的“明星小區”,不少人前來參觀。
87歲的老人感慨道:“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是一項良心工程、惠民工程,讓居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好,沒想到我活到這么大年紀,還能看到這一幕。”
宋家灣片區改造后
誰維護?問效于民
小區改造的質量好不好、環境變沒變、出行順不順、管理行不行,主要看居民的滿意度,居民參與評價才能激發居民參與改造的熱情,也能體現公平。為此,宋家灣片區業委會推出“項目服務誰、誰評價項目”的居民群眾評議機制,根據居民的真實反饋找出改造不足之處并不斷改進工作。
通過宋家灣片區舊改的探索,麻城市摸索出了“五步工作法”,將改造提升工作分為“規范、補齊、完善、管理、傳承”五個步驟。“規范”就是拆除違建,消除隱患;“補齊”就是補齊小區配套設施短板;“完善”就是實行黑化、亮化、綠化、美化;“管理”就是成立綜合黨支部和業主委員會,提升小區管理水平;“傳承”就是留存小區改造印記,突出改造成效。
老舊小區改造,順應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麻城市按照“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小區自治”的改造思路,讓老舊小區改造實現了共商共議、共建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麻城市老舊小區改造逐漸成為湖北省老舊小區改造中的一張靚麗名片。
據了解,麻城市2022年改造老舊小區30個,分布在城區各街道共7個社區、78棟,建筑面積為16.19萬平方米,總投資1.17億元,改造項目完成后,將惠及1664戶約5000人。(通訊員徐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