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虧了你們教我們申請賬號,還上門提供幫助,企業馬上就能摘掉‘黃標’,太感謝了!”武漢市蔡甸區一家泡沫塑料制造企業的負責人由衷地表示。
近日,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蔡甸區分局副局長熊成宏帶隊,主動上門指導蔡甸區3家企業修復受損的環境信用。
這家泡沫塑料產品制造企業便是其中一家。2019年,該企業因生產過程中產生廢氣,被周圍居民投訴。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蔡甸區分局對外事進行查處。按照規定,該企業在湖北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信息管理系統中被標記為“黃標”企業。
向企業講解環境信用修復的程序
何為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這是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根據企業環境行為信息,按照規定的程序、指標和方法,對企業環境信用進行評價,確定信用等級,并向社會公開,供社會監督和應用的環境管理手段。
近年來,武漢市蔡甸區不斷深化信用分級分類聯合獎懲,落實信用懲戒標準精細化工作,通過評分制將轄區內相關企業環境信用細分為環境誠信、信用較好、信用警示、嚴重失信四個等級,分別為綠、藍、黃、黑4種顏色標記。
失信企業有何懲戒?對環境信用等級為失信的企業,該局會加大污染源環境監管隨機抽查頻次,取消其參加環保評先評優活動。對環境信用等級為嚴重失信的企業,將實行嚴格監管,將其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會同有關部門實施聯合懲戒。
“黃標”意味著企業因環境違法問題受到行政處罰,構成環境失信,被納入到湖北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信息管理系統中,面臨著三個月到一年的失信行為公示期。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蔡甸分局將這部分企業列入重點監管對象,加大日常監管力度,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從嚴審核行政許可審批項目,限制企業新增項目審批核準備案。失信企業在行政許可、公共采購、評先創優、金融支持、資質等級評定、價格支持、稅收優惠、財政性資金支持等方面將受到諸多限制,進而影響企業發展。
當然,信用記錄并非一成不變,為了鼓勵企業依法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利影響,企業環境信用修復應運而生。“失信懲戒從來不是最終目的,也不是對環境違法失信企業的徹底否定,信用修復實際上就是給受到嚴厲懲戒的失信企業一個新生的機會。”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蔡甸區分局法制科科長沈朝霞表示。
蔡甸區有一家生產閥門的公司,曾因直排廢氣受到行政處罰,被標為“黃標”企業。該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遭遇“硬瓶頸”——因失信而不得給予貸款,讓企業嘗到了環境失信的苦果。痛定思痛,該企業一方面迅速落實整改措施,一方面請求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蔡甸區分局的指導,在整改達標后第一時間按照規定流程修復環境信用,隨后順利獲得了銀行貸款。
此事也讓蔡甸區分局發現了日常服務中的一個“盲區”。4月底,為進一步提升服務的精細化,優化營商環境,蔡甸區分局主動謀劃,將幫助企業完成環境信用修復列入重點工作,迅速梳理了因環境問題受到行政處罰的企業名單,統計出來有33家“黃標”企業經過整改后已符合環境信用修復條件。該局工作人員主動聯系企業,提醒盡快進行環境修復工作。同時,組建工作群,發布相關政策,答疑解惑,點對點地、手把手地指導企業修復“失信”的環境信用。
截至目前,33家“黃標”企業中已有13家遞交了修復申請書,其中有12家在蔡甸區分局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環境信用修復,恢復成為“藍標”企業。
現場進行指導
“很多企業對自主申請信用修復流程不熟,我們工作人員除了線上指導企業注冊、申請外,還可以提供一些代辦服務或者上門服務。”沈朝霞說道。
向企業贈送環境保護法學習資料
當天,熊成宏一行除了指導企業進行環境信用修復,還為企業送上了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法規等資料。熊成宏表示,幫助企業摘掉“黃標”還遠遠不夠,更要引導企業積極主動成為“綠色”誠信企業,實現經濟和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蔡甸區分局將繼續圍繞優化營商環境主題,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率,積極做好為企業發展服務的“店小二”。(通訊員沈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