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一頭牽著發展。咸寧市新一輪的老舊小區改造,絕非僅僅局限于“刷墻綠化”等傳統改造方式,重點加強雨污分流、垃圾分類、弱電入地、安防監控等基礎設施的改造。同時,還在改造過程中同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以此來提高老舊小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增強社區、住宅小區安全問題預測、預警、預防和預控能力,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網建設,助推基層治理創新和社會治理現代化,讓社區“里子精致”。
施工單位現場調研智慧小區改造方案
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咸安區以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為抓手,將數字化建設與民生事業有機融合,實現老舊小區“面子”“里子”一起改,打造出社區智慧化改造的“咸安樣板”。
4月28日,記者從咸安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了解到,在今年的老舊小區智慧化建設中,咸安區在城區范圍內選出15個老舊小區進行升級改造,目前已確定人社就業小區和新寧小區為智慧化建設試點小區。
以建設智慧化小區為目標助力老舊小區城市更新,推進“互聯網+共建共治共享”,推動實施智慧化管理,利用大數據提高社區管理能力,是咸安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的亮點。據悉,咸安區共有老舊小區463個,2019年以來,該區投入5億元改造了197個老舊小區,覆蓋居民25000戶,現已成功打造了永安街道陽光社區宏宇小區、溫泉街道岔路口社區新寧小區和金葉小區、南昌路社區和諧小區等一批示范智慧小區。憑借在舊改工作中的優秀表現,咸寧市咸安區被住建部確定為全國舊改經驗推廣單位。
入戶分纖箱
咸安區利用“互聯網+共建共治共享”等線上、線下方式,主動了解居民訴求,促進居民形成共識;在老舊小區等社區公共區域增設人臉識別系統、違停抓拍以及高空拋物攝像頭等設施,及自動報警系統、智能門禁系統、VR全景等智慧安防系統,有效提高了老舊小區的安全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使用大數據技術收集社區內居民的信息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錄入和存儲,搭建一個社區專屬數據庫,社區管理人員能夠利用這個數據庫進行準確有效的管理,并以此為基礎為社區內居住的孤寡人群、空巢老人等群體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務。
老舊小區進行智慧化改造后,將發生哪些變化?咸安區將整合老舊小區的弱電管線,統一規劃入地,樓棟間沒有縱橫交錯的管線,小區更整潔;在小區周界建設入侵警報設施,形成封閉周界,小區更安全;安裝人像識別門禁、機動車識別門禁、WIFI嗅探、視頻監控4項設施,以及車輛道閘等出入管理系統,完善小區監控、智慧安防系統,小區居民出入更方便。同時,咸安區老舊小區將裝備安防控制中心、電子屏、安全設備、集成平臺、智慧物業平臺、智能感知接入交換平臺6項設施,實現小區管理智能化。咸安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陳才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智慧小區實施弱電入地,安裝人像識別門禁,完善小區監控和智慧安防系統等項目,將于12月31日前完工。
改造后小區的現狀
據了解,咸安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將組織專營單位、街道(社區)物業、居民進行座談,充分征求居民改造意愿,對照市場行情,精細預算出15個老舊小區智慧化建設的總造價,照“一區一策”模式確定建設方案,同時主動與老舊小區改造方案有效對接,并予以公示。2022年12月31日前,咸安區將完成15個老舊小區的示范智慧建設和后續驗收和移交工作。(記者朱正學、通訊員張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