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記者看到,在白沙鎮韓家山村新拆開的荒廢宅基地上,20多位村民擔土、鍬溝、搬磚,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據韓家山村支書韓斗健介紹,這300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是當地30多個村民騰出的,一直荒廢著,影響村容村貌,成為村莊整治的“絆腳石”。“我們將在這里建一棟民俗館。”韓斗健說。
拆除空房危房
“村里還在這些民房墻上畫上24節氣,聯合村民們共同打造的傳統農耕文化走廊。”多日愁容舒展后,韓斗健告訴記者,“為了讓村里環境更好、村容更美,村民們都很積極支持。”
韓家山村位于風景秀麗的父子山腳下。全村有9個村民小組2000多人口。幾年前,由于產業帶動弱,村級集體積累少,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不高,美麗鄉村建設停留在喊口號上。
面對“空心村”、“集體經濟薄弱村”、“5060居多村等實際問題”,為了凝聚民心民力,韓家山村“兩委”從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守法、孝老愛親等8個方面開展基層治理,全面推行積分制管理和“星級美麗幸福家庭”評比;建立自治組織不斷增強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好農村鄉賢達人和各類社會組織作用,讓農民自己“說事、議事、主事”,也形成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的鄉村自治“韓家山模式”。
共同議事
一張圓桌、幾盤糕點、一壺茶水,正月十五元宵節, 韓老組70多戶一戶一代表在文化禮堂里燒起了爐火,圍爐而座開起了灣組會。
“雖然去年村里加寬了通村路,戶戶通了自來水,但我們還不滿意。”;“我們希望能拆除多年無人居住的老房子,硬化家家門口路面,來改變村容村貌。”;“我們堅決擁護移風易俗,和環境整治。”;“我建議今晚大家現場選出鄉賢理事會,來帶頭支持家鄉建設……”
村民們熱情高漲、紛紛提出了要求和合理化建議。最后推選出了以黨員韓山林、韓華偉、村民小組長韓斗寶等10人組成的鄉賢理事會,動員村民轉變思想觀念改變村容村貌。灣組會上村民們紛紛舉手同意表示大力支持。在這次灣組會上,村民共捐獻鄉村建設資金208多萬元。
捐資紅榜
舉一返三,為打通鄉村振興最后一里地,增強農村自治活力,韓家山村探索創新以村民小組或自然寨為基本單元成立村組理事會9個,選出50多名理事會成員,建立村民理事會“微自治”組織體系,實現民事民辦、民事民治,喚醒了村民主人翁意識,激活了鄉村振興“原動力。
韓斗健深有感觸地說,他們將村里管不了和管不好的納入了村民理事會的“理事”范疇。該村明確將村莊整治、房前屋后硬化、產業選擇、低保評定、人居環境改善和矛盾糾紛化解等、僅靠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管不好的村事務納入村民理事會的工作范圍,通過村委會和村民理事會共同發力,有效解決了過去美麗鄉村建沒中的“盲點”和“空檔”。(黃陽、姜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