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方政軍 方向明)2022年春,武漢的疫情終于動態“清零”了,江城又重回到“低風險地區”,與新冠病毒的“殊死搏斗”開始進入第三年了,可許多人連新冠病毒的“廬山真面目”都還沒有看清楚(畢竟只有100納米左右)就已出現“抗疫心理疲勞”。武漢大學醫學部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廖皓磊提出“十大對策”讓您遠離。
廖皓磊教授認為,何謂“抗疫心理疲勞”?即在長期的抗疫行動中,面對“來無影去無蹤”的新冠病毒,許多人的神經系統長期呈高度緊張狀態,誰都害怕患病住院,能不生病便是“上上簽”!雖不在中高風險的小區里工作和生活,但也不能隨意地外出旅游散散心,甚至還因左鄰右舍被“封樓棟”而頻繁地關注自己手機上的“綠馬”;如“綠馬”沒有脫韁失聯,便能夠慶幸——畢竟還沒有成為“時空伴隨者”?萬一“綠馬”悄悄地變成“黃馬”的話,自己就會像唐僧那樣心痛——被金箍棒“畫地為牢”,無法“逃出小區”?由此類似的負性心理情緒引發的身心疲怠現象,便是“抗疫心理疲勞”。有的還有——心緒不安,不高興,不快樂,注意力不易集中,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情緒低落,工作或學習的效率下降,對各種事物的反應時間明顯延長,工作操作準確率明顯地降低等表現;或有軀體癥狀——頭痛、頭暈、失眠及心血管系統(心悸、胸疼等)、呼吸系統(氣促、胸悶等)和消化系統功能紊亂(腹脹、納差、食欲下降、便溏、便秘等)等表現。
他引用英國心理學家海德費的話:“絕大多數疲勞,都是由于心理的影響,純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勞是很少見的。”情緒上的不穩定和心理沖突,特別是抑郁和焦慮,往往是精神疲憊最為常見的原因。這種消極的情緒特別容易使人萎靡不振,不想活動,非常容易導致心理疲勞的發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您不小心產生了這種心理疲勞,如何及時地緩解這“抗疫心理疲勞”呢?請您關注以下十點對策:
——加強學習,提高認知。進一步掌握新冠病毒的“十大弱點【注:《今日湖北網》2022年2月9日文章(武漢大學教授:新冠病毒有“十怕”)】,如果你能夠有的放矢地去采取相應地預防措施的話,是完全可以減少被新冠病毒“騷擾”的機會。
——勞逸結合,確保睡眠。確保每天做“美夢”的時間,因人體抗體的合成代謝,總是在你進入夢鄉時才開始,要想產生大量的抗體去應付新冠病毒,必須先滿足人體“細胞工廠”的按時“上床”上班,不做“噩夢”,絕不早醒。
——豐富營養,細嚼慢咽。人體一天三餐的每一餐都需要的七大營養素,一個都不能少!——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水!因為人體抗體的“合成原料”主要來自蛋白質里的氨基酸,所以,每天要多吃雞蛋和肉類。確保細嚼慢咽,讓每一種“進口物質”都在口腔里“演變”成食糜后再咽下,以確保各種營養物質吸收率達到最大化,避免浪費寶貴的食材!絕不當“造糞機”!
——肥皂洗手,確保“20秒”。因新冠病毒特別害怕堿性物質,按七步洗手法操作時,要注重“內、外、夾、弓、大、立、腕”七個字的操作到位,確保堿性的肥皂泡泡在手上停留的時間超過20秒,確讓您手上的每一個新冠病毒都被流動之水沖洗掉。
——常曬太陽,紫外線妙。已知新冠病毒善借“空氣傳播”來威脅人類的健康,通過加強人體身邊的“空氣消毒”,就可切斷新冠病毒的威脅,斷送病毒的“偷襲夢”。正值搖曳的春光灑遍大湖大江之際,就讓我們多出門擁抱大自然的春風,多擁抱太陽,便可到達醫院紫外線燈空氣消毒的效果!
——積極心態,笑對和諧。無論從事什么活動,要確立“正能量目標”,這樣才能不斷激勵自己——向著光明,向著善良,向著美好,主動創造和諧的人際環境。學會與人為善,和同事同行等處理好人際關系。讓自己生活在融洽、快樂的氣氛中,以期獲得和諧的環境、愉快的心境、開朗的性格、健康的心身,這樣才不易產生心理疲勞,即使感到疲勞也容易很快地消除。
——加強鍛煉,磨煉意志。堅持每周鍛煉身體,因為意志堅強的人不僅在生理疲勞時能繼續頑強地生存下去,而且在心理疲勞時也能克服惰性,順利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達到早已確立的行動目標。所以,平時要從小事做起,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
——學會冥想,靜心修煉。通過調整自己的呼吸頻率,讓意念隨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氣相隨,不加干涉;形成一種柔、緩、細、長的呼吸狀態;“入靜”之后,漸達凈化意識、減緩軀體緊張、提高免疫力的神奇境界。
——擁抱家庭,培養愛好。因培養新的愛好之后,人體大腦皮層上的興奮點就會明顯地增加,且不易產生疲倦。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各位家長理應適當地制造出各種“新的驚喜”,讓家庭成員不斷地培養出新的興趣點,通過結交左鄰右舍的新朋友,讓“高端小區”更加互助,更加和諧。
——專業咨詢,及早求助。如陷入“心理疲勞”難以自拔時,可向有經驗的心理咨詢師求助,依靠專業人士的心理學技巧幫助,及早緩解各種負性情緒的“騷擾”,讓自己及時地重返身心健康的伊甸園。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