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央視科教頻道《創新進行時》欄目播出紀錄片《超級地下城》,聚焦亞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樞紐——光谷廣場綜合體,揭秘光谷廣場綜合體地標建筑、全國最大的城市單體鋼結構雕塑——“星河”的“誕生記”。
據雕塑設計人員介紹,“星河”將武漢光谷的朝氣蓬勃、創新進取之勢與大江大湖大武漢的大氣之勢藝術融合,方案以天上銀河為創意原點,結合武漢山水湖城的自然意向,試圖柔和而整體地表達自然與發展、傳統與未來、理念與科技的視覺意向。雕塑采用通體暖白色的處理手法,既能表達人們對星空純潔的想象,又能與晚上流動的彩色燈光形成視覺對比,進一步傳達出古老的武漢正在成為引領全球風尚的未來城市。
“星河”雕塑屬于異型鋼結構,即通過彎曲和焊接將直面鋼板制成設計所需的形狀。雕塑最大高度40米、中心直徑90米,重約1410噸。其主龍骨部分由大小不一的400多段鋼構件組成,每個構件由4塊鋼板組裝而成,這意味著有1600多塊鋼板要被掰彎。
按照約定,主龍骨部分需在3個月內完工,難度非常大。據介紹,普通鋼構件僅需3個坐標點即可確定造型,“星河”鋼構件單面鋼板就需40余個坐標點,一個鋼構件坐標點多達160余個;普通鋼結構雕塑產品原料鋼板厚約2至6毫米,“星河”由于造型巨大,鋼板厚達30至50毫米,如同一本新華字典。
制造前期,“星河”建設公司中建鋼構武漢廠嘗試對60毫米厚度的鋼板彎曲加工。“檢測時并沒有發現鋼板有裂紋和晶體變化,這就意味著所有鋼板均能夠承受設計范圍內的彎曲變形。”如此,一塊塊堅硬的鋼板,在工人們焊接下,被“揉”成各種造型。
光谷轉盤曾是武漢主要交通堵點之一,高峰時期一天有15萬輛車、40萬人通行。據了解,光谷廣場綜合體總建筑面積約14.6萬平方米,相當于21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建成后將匯聚3條地鐵線、2條公路隧道,1條地下環形人行道,每小時可通行8萬人,有望徹底改善光谷片區交通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