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以來,杭州市江干區和湖北省恩施市借鑒杭州市發展新零售的經驗,兩地先行先試,將消費扶貧作為兩地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有力抓手,大力推進實施“硒品入杭”工程,打造東西部消費扶貧新模式。今年,恩施市“硒品入杭”金額突破5000萬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鄉村振興貢獻了“江干”力量。
政府強力推 破解產品銷售渠道不暢通
恩施地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導致特色產品局限于本地實體門店銷售,沒有能力建立“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特色產品走不出大山。針對這種情況,兩地政府主動作為,積極搭建銷售渠道,讓更多的杭州企業和消費者采購、消費恩施特色產品。
政府帶頭推動。兩地組織開展恩施特色產品進機關、進社區、進商超的“三進”活動,加快硒品入杭步伐。江干區政府將恩施硒康牧業、百歲源公司生產的特色農產品作為機關超市供貨單位,職工可在機關食堂刷卡消費。特別是恩施土豆走進了江干區機關食堂,走進了百姓餐桌。江干區8個街道舉辦山貨展銷會,銷售額近100萬元。杭州市華潤萬家商超公司為恩施市富硒農產品提供4個免費點位進行展銷。在皋亭山風景區、機神農貿市場等恩施特色銷售點均已開業。
企業積極帶動。江干區電商聯盟企業、“名譽村長”企業、行業協會企業分別發力,進行線上線下銷售。杭州益橙科技公司與恩施仙芝堂公司聯姻,打造了“1+8+X”益貧電商平臺(市級1個總中心,鄉鎮8個分中心,在江干區設立多個銷售點);杭州貝店、華潤萬家等多家企業在線上線下綜合發力,今年半年時間,恩施市“山貨”“硒品”在杭銷售額就突破了1300萬元。杭州市和江干區33家企業與恩施市42個貧困村建立結對關系,并由企業負責人擔任貧困村“名譽村長”,把采購貧困村特色產品寫入協議內容,濱江房產集團總經理朱慧明,從貧困村、貧困戶手中購買800余份土特產作為公司年終福利,精準帶動貧困戶增收。江干行業協會部分企業與恩施企業聯合,主動參與消費扶貧。8月22日,貝店正式發起24小時銷售恩施富硒土豆吉尼斯記錄挑戰,單日銷量已破60萬斤。浙江金年食品有限公司與恩施果然乖食業有限公司簽訂了臘肉制品購銷協議,在浙江銷售臘制品8萬余斤。三是強化宣傳發動。利用杭州會展之都、旅游城市的獨特優勢,開展各項宣傳活動。恩施市組織市域50家旅游企業赴杭州參加“恩施州旅游杭州推介會”,擴大恩施旅游品牌在杭州市場及長三角市場的影響力。恩施市茶葉企業連續2年組團赴杭州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展銷期間,僅恩施玉露一款綠茶銷售額就超過500萬元。
社會積極聯動 化解產品消費不持續
以前,部分企業或電商平臺開展消費扶貧活動存在 “一陣風”現象,沒有形成持續穩定的消費效應。通過建立療休養基地、電商生產基地和勞務協作工作站,解決消費購買不持續,產品銷售不持續問題,實現消費扶貧可持續性。
建立“旅游+”療休養基地。兩地工會探索推行“三建三助”多元幫扶機制,建成工會療休養益貧基地2個,達到了“三突破”“三延伸”放大效應(三突破:療休養目的地、經費標準、次數;三延伸:基地從景區向貧困村延伸,內容從休閑度假療養向走村連心結對延伸,人員從機關干部職工向社會組織企業延伸)。截至目前,到恩施旅游的杭州市民超過10萬人次;江干區65批次職工療休養團到恩施療休養,直接帶動消費660萬元,形成了“吃住購、游助幫”旅游扶貧新模式。
建立產品生產基地。恩施州龍馬新果實業有限公司在恩施市龍馬村、碾盤村通過租賃茶農土地,建成1500畝抹茶科技示范基地,打造“公司+農戶+基地+生產+深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抹茶基地采茶使用采茶機,每年有春茶、夏茶和秋茶3季茶。2018年生產抹茶40噸,產值320萬元,直接帶動174戶農戶年增收3000元,產品遠銷日本等國。
建立勞務協作工作站。恩施市在江干區設立勞務協作工作站,打造江干區—恩施市勞務用工信息互通平臺,在全市208個行政村長期穩定發布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江干區勞務用工信息,宣傳內容每兩個月更新一次,截至目前共發布發布東西部崗位信息22000余個,幫助貧困人口就近就業794人。打造了三保(保潔、保安、保姆)培訓品牌,組織培訓4期,387名貧困人口參訓,其中196人實現穩定就業。通過舉辦“東西部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發布招聘信息、有組織的傳幫帶等措施,實現貧困勞動力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市場高效互動 解決產品供給不合理
兩地深度整合東西部扶貧協作資源,通過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示范園、建設硒茶硒土豆等特色產品標準化生產線、打造品牌標桿等方式,解決了特色農產品供給規模不大、生產標準不統一、品牌不響亮等問題,使消費扶貧供需兩端平衡。
構建規模化供給體系。兩年來,江干區共投入財政幫扶資金3395萬元,打造恩施玉露、養生功能茶、富硒土豆等3個萬畝產業園項目,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3000余人。促使農產品“種養加供銷”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克服了有產無量的問題,使恩施硒茶、硒土豆等產品能夠批量化供應,實現東西部資源深度整合和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
建設標準化生產經營。浙江新洲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和湖北金果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注資5000萬元,組建成立恩施州龍馬新果實業有限公司,在恩施市龍鳳鎮龍馬村建成現代化茶葉示范產業園。按照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把當地貧困戶納入到產業鏈中,2018年,建成500畝抹茶科技示范基地,2019年又新增1000畝訂單式示范茶園,帶動貧困戶285戶1002人,企業及時向茶農兌現280萬元的春茶投售鮮葉款,戶均增收約5000元。企業包收購方式解決了茶農的春茶、夏茶、秋茶的銷售出路難問題,用實際行動帶動茶農特別是貧困戶的增收。
打造品牌化產業發展。兩年來,江干區提供幫扶資金150萬元用作恩施特色產業引導,扶持“恩施玉露”等品牌建設,幫助恩施創建茶葉科技示范市。同時,江干區發揮浙江省農科院、杭州茶葉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駐地優勢,協調有關專家幫助恩施修訂茶葉行業標準,推進茶葉質量安全監測,開展茶葉科技成果轉化、茶葉產品檢驗技術人員培訓,助推恩施市茶葉產業品牌價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