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春季到來,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資丘鎮許多養殖企業進入繁育擴充高峰期。
為了讓畜禽養殖污染防控關口前移,當地近期開展新一輪畜牧業生產及糞污資源化利用專項行動,確保“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有效保障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有機結合。
早春時節,走進資丘鎮柳松坪村,田間地頭泛著綠意,春雪過后的大白菜在春寒料峭中搖曳生姿。不遠處,一座座現代化的畜禽養殖場錯落有致地分布著。這些養殖場不僅為當地畜牧業發展注入了活力,也在糞污資源化利用方面做著一些創新。
“一定要確保糞污處理設施達標,通過聯合驗收,才能進行規模擴充。”在柳松坪村某養殖場,資丘鎮綜合執法中心副主任何金亞反復叮囑養殖戶。
只有在源頭嚴控污染風險,才能有效避免畜禽養殖污染問題發生。為了全面摸清畜禽養殖污染底數,資丘鎮組織城建環保、畜牧獸醫、綜合執法中心等部門對轄區內畜禽養殖場進行梳理排查,對養殖規模、設施設備運行狀態及糞污處理工藝進行逐一檢查。“在此基礎上,還建立了‘一場一檔’動態管理臺賬,對每家養殖場的基本信息、糞污處理情況等進行詳細記錄,為后續的監管和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資丘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田勇介紹。
針對中小養殖戶技術不足的短板,資丘鎮還推出了“社會化服務包片指導服務”,組織專業技術團隊,下沉到一線養殖場戶中,面對面傳授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技術和方法。
“以前都是漚糞堆肥,效率低,還容易污染環境。”養殖戶田太瓊說,“現在有了技術團隊的指導,我們學會了堆肥發酵和有機肥生產等新技術,提高了糞污的處理效率,還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在春耕生產的黃金季節,資丘鎮還重點引導養殖場戶與種植主體簽訂糞肥供需協議。通過這一協議,養殖場戶的畜禽糞污被轉化為優質有機肥,用于農田的施肥和土壤改良。這不僅解決了養殖場戶的糞污處理問題,還為種植主體提供了優質的肥料來源,實現了“種養循環”的農業產業生態閉環。
“現在我們的農田都用上了養殖場提供的有機肥,不僅作物長勢好,土壤質量也得到了明顯改善。”高山蔬菜種植戶劉勝福說道。
為了扭轉“事后整改”的被動局面,資丘鎮還建立了“數據共享+聯合執法”機制。城建環保、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綜合執法中心等部門依托智慧監管平臺,對重點區域實行24小時在線監測。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相關部門將立即介入調查處理,確保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通過專項行動的實施,進一步推動了全鎮畜牧業生產向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資丘黨委副書記王宇奇表示,畜禽養殖污染防控是一道“基礎題”,推動畜牧業生產與糞污資源化利用深度融合,能夠為實現農業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提供很好的支撐。
來源:長陽融媒體中心記者 田亞敏 通訊員 黃文勝 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