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這座城,我有過無限的贊美并深懷敬意。
與之每一次相遇,都會有新的收獲和感受。
2023年,深秋,宜昌,江岸。
我第一次看到靈動游動著的胭脂魚。
它們搖動著尾翼,從人工水槽撲向長江的激流,消失在一片亂石灘中。
這是宜昌燈塔碼頭的放生現場。
這魚中之精靈,僅存于長江和閩江水系。
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中,胭脂魚的瀕危等級是:易危!
幼魚經常群集于水流比較靜止的亂石之間。
而讓我驚異的是,主持放生活動的是宜昌市的檢察官。
我心中打出一個大大問號:
胭脂魚和強力機關有著怎樣的關系?
宜昌又是怎樣的一座城?
(一)
陽光輕輕斜照著這片江岸。
繞經隨風搖曳的蘆葦蕩,穿行現代機器鍛鑄的水槽,借道跳石組合水榭中的浮橋,聽聞江上久違的汽笛和帆影,我才體會到宜昌市檢察院把這場新聞發布會安排在露天曠野的深意。
隨荊楚政法基層行調研團,來到江灘的燈塔廣場,宜昌市檢察院檢察長許一鳴,帶著一班相關成員,已早早等候著我們。
許一鳴和他的戰友同事們,認真地回復著我們的每一個問題。
五年前,燈塔廣場的原址還是喧囂的貨運港口,大量煤炭露天堆放,下雨天含煤污水沿江漫流。
轉運煤炭的大型貨車穿梭往來,拋灑的粉塵四處飛揚,猇亭成為長江大保護岸線治理的重點區域。
“猇亭區人民檢察院主動參與岸線整治工作,啟動公益訴訟程序,對涉及煤炭露天堆放,含煤廢水污染長江等問題進行專項監督,多次與相關行政部門開展磋商,積極督促職能部門形成履職合力,全面推進沿江碼頭集中整治。”
宜昌市猇亭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吳俊峰介紹,作為宜昌加快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的生動寫照,燈塔廣場已完美鑲入長江岸線生態畫卷之中。
大江奔涌、百舸爭流。
如今的燈塔廣場已成為網紅打卡地。
漫步江灘,青山碧水交相輝映,一江清水托起航船,在燈塔指引下緩緩東流。
以上張歐亞 攝于宜昌猇亭↑↑↑
(二)
上通三峽,下通荊江。
從漢唐,到抗戰,宜昌一直是中國最大河流重要的中轉樞紐。無論上海南京安慶,又或宜賓重慶萬州,凡來往船舶,都要在此補充給養、交換貨物,宜昌碼頭驛站酒肆自古繁華。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從崇山峻嶺激流峽谷過渡到丘陵平原,兼有巴蜀與荊楚江淮文化的滋養,不同風格的交集碰撞和相互融匯與接收,宜昌有著獨特的人文情愫,以及博大的胸懷,更有江湖豪情俠義與見識。
宜昌能產生千古風流的屈原和王昭君,就不足為奇了。
而我本人亦對這座城充滿好感與敬意。
宜昌是我兩個故鄉十堰和萬州兩點的中間線。
這里也是我走出生育地,見到并停留過的第一座城市。
少時,就是從宜昌搭乘東方紅號客輪,逆行三峽的驚濤駭浪——那時還沒有葛洲壩,更無三峽電站。
多年前我即在微博寫下過這樣一段文字,刻錄了對宜昌的樸素之情。
有詩為證:
少時即對宜昌這座城市特別好感。
那時從十堰回萬縣老家,三天汽車到沙市,再換輪船經宜昌越三峽又兩三天。那時尚無葛洲壩,一路驚濤駭浪,景幽天成。
一九九七年三峽截流,我受命駐守宜昌兩月,深念三峽人民質樸情懷,這是宜昌最可貴的財富,亦是我長懷敬意城市。
這絕非孤例和我個人的獨有情感。
我的浙江瑞安朋友王瑞伏,原在十堰做箱包生意。
10年前,王瑞伏偶然來到宜昌就不愿再走了。他說服妻子,放下在十堰的所有生意,帶著兒女舉家搬遷到宜昌,在夷陵廣場買下了幾個門面和兩套住房,永久定居于此。
女兒隨著他在宜昌做網店,兒子去了廣州工作,每年春節全家都是在宜昌團聚。
我的另一個朋友,劇作家、梅花獎獲得者、十堰市劇協主席忽紅葉,在退休后于新冠疫情暴發那年,也是和妻子一道投奔在宜昌工作的女兒,意在這里渡過晚年。
2016年在遠安采訪時,認識一個鄉鎮干部,他是和大學同班女友,從兩千六百公里外的黑龍江省訥河市考到遠安。
他們在這里成了家,共同創業。如今他已擔任鎮長職務,愛人也因工作優秀,從遠安調到了宜昌市市直機關。他們在夷陵區買了房,還把父母從東北接了過來。
從貴州省考到宜昌市的檢察官藺海告訴我,他和他的外地同事一樣深愛著宜昌。在這里十年,他們沒有任何陌生和孤獨感,從生活到工作,非常容易融進這座城。
他說:宜昌人非常好相處,從不排外。只要你踏實,肯工作,鄰居和同事都會尊重你。任何來到宜昌的外地人,都會有強烈的歸屬感。
藺海現已成長為市檢察院中層干部,擔任公益檢察部副主任。2022年,還獲得全市檢察系統先進個人。我們那天在檢察院參觀時,他的光榮照就在榮譽榜上。
(三)
一座城,能讓人長懷好感與敬意,從一個角度講,是他的人民樸實,有俠義豪情。而另一方面,當是有整個社會層面的法治環境。
這就是我從檢察官放生胭脂魚中,進一步讀懂宜昌的認知和感受。
那個秋日,宜昌市檢察院會同市農業農村局舉行的增殖放流活動,共有28萬余尾胭脂魚并四大家魚以及宜昌土著魚苗放歸長江。
而我難以想到的是,這些所放流的魚苗,是宜昌市檢察院所辦理的案件中的28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動出資購買的。
萬里長江飄玉帶 峽江檢察繪宏圖。聽到這般介紹,還是不禁令人心潮澎湃。
宜昌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主任余進介紹,宜昌市檢察機關始終堅持“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的生態檢察模式,開展擬不起訴犯罪嫌疑人自愿參加社會公益服務試點改革,一手抓打擊犯罪,一手抓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將功補過”吧?
而我個人更愿意把這理解為“執法中的實事求是和人性化”。
宜昌是三峽工程和葛洲壩工程所在地,是長江三峽咽喉樞紐和生態屏障,過去曾因化工產業比例過重,長江生態環境一度堪憂。
從當年的磨盤港砂石碼頭,蝶變成藝術殿堂,展示著藝術家們利用廢棄物創作的藝術作品,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嶄新的燈塔廣場,也是人城共融的濱江之城迸發出磅礴的綠色發展能量。
宜昌市檢察院創新打造流域綜合治理“生態檢察模式”,聚焦“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和“三峽地區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依法能動履職協同推進流域多元共治,為長江流域綜合治理提供了可推廣、可復制的流域綜合治理生態檢察模式,獲評“新時代湖北政法工作十大創新品牌”,當之無愧。
從這個角度,這個方面看宜昌,給人以振奮的全新視感。
同時更加感受到,宜昌市檢察院對每一個方面工作,從組織到基層,從領導到科員的重視和認真。
(四)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
這是宜昌古稱夷陵之由來。清朝取“宜于昌盛”至今。
位江漢平原西緣,居三峽之尾,又為荊江之首。面積2.1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0多萬。已建三峽葛洲壩隔河巖高壩洲4座大型水電站,總裝機2700萬千瓦。 綜合實力居全國百強城市之列,經濟總量中部77座地級城市列第二。
其實,對很多大眾來說,宜昌還有很多側面為我們所未曉。
世人多知三峽鎖大江,未聞宜昌還有萬里長江第一大江心洲島百里洲,高山草甸百里荒。
世人多知高峽出平湖,不知隨著三峽第一爆移民遠遷,秭歸古城悲壯地沉入江底。
世人多知水電之城,鮮知這里還是鋼琴之都——世界每生產七部鋼琴,就有一部出自宜昌。
世人多知屈原王昭君,鮮聞歐陽修在這里當過縣令,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人會于彝陵,留下前三游洞;蘇洵、蘇軾、蘇轍同行宜昌,傳世后三游洞;更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陸游、黃庭堅,陳子昂寫下無數詩文歌賦。
世人多知陸遜火燒劉備七百里連營,少聞中國軍隊在宜昌展開的石牌保衛戰,守住了戰時首都重慶的門戶,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產生了深遠影響。
……
三峽的浩蕩,清江的婉約,美麗寧靜而繁華的都市,尤感街井市民洋溢自豪與幸福感。
在其曠野密林,在其小巷深幽處,在其滾滾浪濤之下沉沒的古城,一定還有很多故事我們未嘗知曉。
每一次相遇,都是令人心馳神往。
聽那詩人又再吟唱:
是你攔腰抱著長江
讓濤聲訴說衷腸
你用滿腹柔情點亮
萬家燈火輝煌
不用感嘆楚辭的悲壯
它已化作永遠的光芒
不用沉醉昭君的鄉愁
眼前國色在飄蕩
點點漁火醉在夕陽
嘿...我要一生陪著你
和你一起走向遠方
嘿...愛上宜昌
以下 劉曙松 攝↓↓↓
文/張歐亞 編輯/胡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