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十堰:以戰略支點建設撬動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

今日湖北

2025-03-20 21:26:12

本網訊(萬義早)作為鄂西北重要戰略支點城市,湖北十堰正以"十四五"規劃收官戰為沖鋒號,以"十五五"前瞻謀劃為指揮棒,在長江經濟帶與漢江生態經濟帶的交匯處,繪就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這座因車而興、因水而榮的山水之城,正以二次創業的魄力重塑發展坐標系,在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十堰實踐中標注出支點城市的新高度。

一、創新驅動:重塑產業發展的底層邏輯

在汽車產業轉型的十字路口,十堰展現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東風商用車智能總裝車間內,AGV物流機器人沿著磁條軌道精準穿梭,5G+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時監控著上千個生產節點,傳統重卡制造正經歷數字化重生。更為重要的是,十堰將產業觸角伸向新能源賽道,遠景動力零碳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磷酸鐵鋰電池、氫燃料電池等產業鏈項目相繼落地,形成傳統制造與新興產業的"雙輪驅動"2024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30%,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速連續三年保持在20%以上。

二、生態筑基:書寫綠水青山的價值轉化

丹江口水庫碧波蕩漾,這里每滴清水都承載著"一泓清水永續北送"的政治責任。十堰創新實施"生態銀行"機制,將分散的林業資源整合為可交易的生態資產包,已完成碳匯交易額超3億元。在環庫區生態經濟帶,智慧農業示范園里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墑情,武當山茶旅融合示范區年接待游客突破300萬人次,"生態顏值"正加速轉化為"經濟價值"。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73.5%,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穩定在90%以上,走出了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特色路徑。

三、區域協同:構建開放發展的立體網絡

十堰深諳"支點撬動"的發展哲學。鄭渝高鐵開通后,"十堰襄陽南陽"城市圈形成2小時經濟圈,年貨物吞吐量突破5000萬噸。在"襄十隨神"城市群協同發展中,十堰主動對接武漢光谷科創大走廊,共建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實現130項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中歐班列"十堰號"常態化開行,跨境電商產業園吸引200余家企業入駐,2024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0%,昔日"山城"正在構建"買全球、賣全球"的開放新格局。

十堰作為湖北省乃至全國具有獨特地位的城市,兼具工業根基、生態屏障、文化底蘊和戰略價值,其未來發展需立足自身優勢,破解瓶頸,在方面為支點建設形成突破性思路:

一、錨定國家使命,強化戰略支點地位

1守護中華水塔生態擔當

以丹江口庫區為核心,打造全國水源地保護示范標桿:

1推動庫區全域生態補償機制,爭取國家專項支持,發展水經濟+”產業(如高端飲用水、水文化研學);

2建設國家級生物多樣性保護區,發展碳匯交易,探索生態銀行模式,實現生態價值轉化。

2扛起汽車強國轉型重任

1依托東風商用車基地,向新能源、智能網聯方向升級,打造氫能汽車、特種車全產業鏈;

2建設國家級汽車零部件創新中心,吸引電池、芯片等關鍵領域企業集聚;

3推動汽車+文旅融合,開發工業遺產旅游(如三線建設博物館)、無人駕駛體驗區。

二、深挖文化富礦差異化、融合化、國際化構建全域文旅新格局

1打造武當+”超級IP,深化文旅融合

1文化活化:開發太極養生、道醫康養、古建筑修復體驗等產品,結合《漢水丹心》等文藝作品,構建沉浸式文化場景。

2數字賦能:與故宮合作推進武當山文化遺產數字化,建立線上虛擬博物館,并通過《黑神話:悟空》類IP聯動,實現線上流量轉化線下消費

2構建山水道城全域旅游體系

1資源整合:串聯武當山、丹江口水庫、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設計問道武當探秘恐龍漢江游船跨區域線路,延長游客停留時間。

2城鄉聯動:發展房縣黃酒非遺體驗、竹溪民俗巡游等鄉村旅游,形成核心景區+特色小鎮互補格局。

3強化區域協作與品牌營銷

1區域聯盟:與神農架、西安共建秦巴生態文化旅游帶,共享客源與宣傳渠道,避免同質化競爭。

2國際推廣:利用世界武當太極大會、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如TikTok)推廣武當文化,吸引國際游客。

4破解生態與人才制約

1生態補償機制:爭取中央對水源地的財政轉移支付,探索碳匯交易、生態銀行等市場化補償模式,反哺文旅開發。

2人才引育:聯合高校開設旅游管理、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定向培養復合型人才;引進高端文旅策劃團隊,提升服務品質。

5打造東方文明探源超級IP

(1)以鄖縣人遺址、恐龍蛋化石群、楚長城等為核心,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建設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策劃人類起源”“恐龍秘境主題沉浸式體驗項目。

6、升級仙山秀水文旅矩陣

(1)推動武當山與丹江口、神農架聯動,打造世界道文化養生度假區

(2)開發漢江、堵河生態廊道,建設國際級水上運動基地;

(3)活化上津古鎮、鄖陽府城,重現茶馬古道”“漢江商埠歷史場景。

7、創新民俗經濟消費場景

(1)將七夕文化、女媧傳說轉化為實景演藝、國潮文創;

(2)以房縣黃酒為核心,建設非遺工坊集群,打造中國黃酒之鄉品牌。

8展望:從資源大市文旅強市十堰需以武當突破為引擎,通過差異化產品、數字化創新與區域協同,將生態約束轉化為綠色競爭力。未來,若能有效激活仙山、秀水、汽車城的復合價值,十堰有望成為漢江生態經濟帶的文旅增長極,并在湖北省一主兩副多極格局中占據關鍵地位,實現從區域名片世界目的地的跨越。

三、激活區域樞紐,重塑鄂豫陜邊界中心

1建設秦巴走廊立體交通網

1爭取西十高鐵、十巫高速等干線貫通,形成十字型高鐵樞紐;

2開發漢江黃金水道,聯通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陸海通道。

2打造跨省協作產業飛地

1與西安、南陽共建新能源汽車、生態農業協同創新區;

2利用南水北調紐帶,與京津冀共建綠色產業合作示范區。

四、培育新質生產力,開辟綠色增長極

1發展水光氫儲清潔能源體系

1利用丹江口、黃龍灘水電站優勢,布局抽水蓄能、光伏互補項目;

2建設鄂西北氫能產業基地,服務商用車、船舶氫動力轉型。

2構建生態+”特色農業鏈**

1推廣丹江口柑橘、武當道茶等地理標志產品,發展智慧農業、定制農業;

2開發藥膳同源康養產品,鏈接武當中醫藥文化。

五、創新山區治理,探索共同富裕路徑

1推進數字賦能鄉村振興

1建設秦巴山區數字物流中心,打通農產品出山最后一公里

2培育鄉村CEO”,發展民宿聚落、非遺工坊等新型集體經濟。

2打造中國康養旅居目的地

1利用高森林覆蓋率、富氧環境,建設全齡化康養社區;

2開發候鳥式旅居產品,吸引京津冀、長三角避暑客群。

十堰在支點建設上突破,需以生態優先、文化鑄魂、產業躍遷、區域聯動為綱,從資源輸出型城市轉向價值賦能型樞紐,在守護國家戰略安全的同時,成為中西部綠色崛起的樣板。通過水、車、山、文四維共振,十堰有望從鄂西北門戶升級為中國生態文明與工業文明融合創新示范區

站在"兩個五年"規劃的歷史交匯點,十堰以支點建設的杠桿效應撬動發展勢能,用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命題。當武當山巔的晨光映照在智能工廠的玻璃幕墻上,當漢江之濱的清風拂過生態茶園的青翠,這座城市的蝶變故事正在書寫新的篇章——這不僅是地理坐標的支點躍升,更是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在新時代的長卷上,十堰正以戰略定力繪制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樣本。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不卡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国产 |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 | 色综合中文字幕不卡 | 香蕉网色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