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看財經2966:一周財經分析(4.21-29)統籌國內經濟工作與國際經貿斗爭

今日湖北

2025-04-30 09:56:57

壹、六大經濟關系

4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重點強調了六大經濟關系,也是商機:

1.首次提國內經濟工作與國際經貿斗爭的統籌

要求以國內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同時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反對單邊霸凌行徑。這一關系體現了在貿易摩擦加劇背景下,既要擴大高水平開放,也要加強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

2.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

會議提出“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的“四穩”目標,強調通過加快專項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適時降準降息等政策穩定經濟基本盤,同時防范化解地方債務、房地產等領域風險。例如,要求“加快解決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問題”“優化存量商品房收購政策”,體現了政策對沖與風險防范的協同。

3.內需與外需的協同發力

在擴大內需方面,會議要求“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并加碼“兩新”(新消費、新投資)和“兩重”(重大戰略、重點安全領域)政策。

在外需方面,提出“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支持企業“走出去”以應對關稅沖擊。

4.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的并進

會議明確要求“大力推進重點產業提質升級”,同時通過“培育新質生產力”“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等措施,為人工智能、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融資支持。這體現了傳統產業改造與新興支柱產業培育的協同發展路徑。

5.政策工具創新與既有框架的銜接

會議提出“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延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基調的同時,通過定向支持科技創新、消費等領域實現精準調控。例如,“養老再貸款”和“科技板”均為針對特定領域的新工具,既保持了政策連貫性,又增強了靈活性。

6.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的聯動

強調“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同時加大服務業開放試點力度,通過制度型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

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對2025年一季度消費市場拉動顯著,全國超1.2億人次享受補貼,帶動銷售額超7200億元。

地方創新模式:

河北“政銀企協同+流程再造”提升補貼效率;

江蘇“三大便利舉措”簡化申領流程;

貴州針對家裝廚衛監管難點實施專項治理。

電商平臺助力:京東覆蓋200多品類服務,蘇寧追加高端機型補貼,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換新。

迎接銀發旅游浪潮,當前銀發旅游人數已占全國旅游總人數的20%以上,老年群體正成為旅游消費的核心增長極。這一現象的背后,是政策支持、產品創新與消費升級的多重驅動。

消費特征與未來趨勢

1、需求分層與個性化

興趣驅動:老年游客偏好歷史文化(如博物館、民俗村落)、自然風光(如避暑勝地、賞花線路)及社交活動(如集體生日、健康講座)。

品質優先:新一代銀發族更關注住宿舒適度(獨立房間、管家服務)、餐飲特色(低鹽養生餐)及科技便利性(智能行程規劃)。

2、未來增長點

“候鳥式”旅居:廣東、海南等地開發避寒/避暑季節性產品,吸引北方老年人長期居住。

數字適老化:黃山景區試點AI旅行助手,提供語音導覽和定制行程;VR景點預覽技術簡化操作界面,降低數字鴻溝。

貳、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

中央網信辦等十部門近日聯合印發《2025年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工作要點》,部署4個方面重點任務包括:推動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數字技術賦能綠色化轉型,發揮綠色化轉型對數字產業的帶動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

其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傳統產業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系統性數字手術刀改造模式。

首次提出對電力、冶金、石化等八大傳統行業實施數字技術+綠色化的精準賦能方案。例如,鋼鐵行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時監測碳排放,優化生產流程后噸鋼能耗下降15%;建筑行業借助BIM技術實現設計、施工到運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雄安新區某項目綜合節能率超50%。這種深度融合突破了傳統技術改造的單一維度,形成技術+數據+場景的立體化改造框架:

數字基礎設施的綠色化重構:從能耗中心轉向低碳樞紐

創新性地將數字基礎設施的綠色化升級作為雙化協同的基礎支撐,提出兩大突破性方向:

數據中心綠色心臟改造:通過液冷技術、能效診斷和東數西算工程布局,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將擴容,例如浙江某數據中心通過液冷技術降低能耗40%。同時建立全國一體化算力調度平臺,促進算力資源與西部可再生能源(如風電、光伏)協同發展,形成東數西算+綠電的低碳閉環。

通信網絡節能革新:推廣5G基站共建共享和智能關斷技術(中國移動相關技術年省電超20億度),并通過高壓直流供電、機房微模塊集成等新技術降低通信能耗。

政策協同與生態構建:制度創新驅動技術市場雙循環

突破性地將政策工具包與市場機制聯動,形成技術攻關-標準引領-金融支撐-人才保障的四維生態。

案例:釀酒業怎么做?

48日,位于谷城縣石花鎮的湖北省石花釀酒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石花慧釀云平臺已上線運行,全面啟用自動泡糧蒸糧、立體恒溫發酵、機器人裝甑等系統,正式開啟數字釀造。酒香濃郁的智能化釀酒車間內,5臺紅色機器人揮舞手臂,有節奏地將酒醅精準鋪入甑鍋里;實時更新的石花慧釀云平臺大屏前,有著30年釀酒經驗的劉忠軍緊盯各種數據和紅外成像畫面,監督機器人輕撒勻鋪

公司把傳統釀造技藝的15道工序、57個環節、198項工藝轉化為精確數據,在監控大屏上實時更新;車間內智能生產線全速運轉,智能機器人自動完成投料、蒸煮、發酵、蒸餾等一道道工序,僅有18名技術工人來回巡檢。

叁、前置倉與服裝定制

41日,“天門衣尚”海外倉正式開倉。目前,天門在泰國建設的東盟海外倉、在美國建設的洛杉磯海外倉已投入運營,匈牙利、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四國海外倉正在建設中。

天門設有前置倉和國內直采中心,可做到現金直采,其中前置倉引入3D虛擬樣衣技術,整合設計研發團隊,讓沒有獨立開款能力的中小型賣家可以共享前沿潮流,降低開發成本,同時幫助商家解決出海頭程物流、報關清關等相關問題,在園區實現一站式出海。

前置倉是一種以“快速響應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的倉配模式,通過在城市社區周邊(通常3公里內)設置中小型倉庫(面積100-500平方米),提前存儲生鮮、快消品等高需求商品,實現訂單的即時分揀、快速配送(通常在30分鐘至1小時內完成)。其核心目標是解決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在前置倉引入3D虛擬樣衣技術,實質上就是服裝定制。

3D人體掃描設備:在前置倉內配置高精度三維掃描儀(如激光掃描儀或結構光掃描儀),用于實時采集用戶體型數據。例如,通過非接觸式掃描技術,在10秒內完成全身數據采集,誤差控制在±1mm以內。

用戶體型數據獲?。和ㄟ^掃描生成三維人體模型,并提取關鍵尺寸(如胸圍、腰圍、肩寬等)。部分系統支持歷史數據存儲,便于用戶后續試衣時直接調用。

肆、“理工知鏈”

終于有了這個平臺。

武漢理工大學推出“理工知鏈——面向科創成果轉化的智慧大腦”項目,以“AI經紀人”角色精準破解產學研對接難題,為高??萍汲晒D化裝上“智能引擎”。

傳統的高??萍汲晒D化依賴熟人和朋友推薦,效率低、匹配度差。平臺通過大模型智能體和推薦引擎技術,實現了“需求洞察智能化”

作為破解高??萍汲晒D化“最初一公里”的關鍵抓手,這一項目以開源大模型DeepSeek-R1為技術底座,整合300萬條規模以上企業數據、20萬項高價值專利、3萬條區域產業動態數據及30萬項高??萍汲晒?,構建“數據—技術—場景”產業創新生態閉環。

輸入“宜昌市西陵區”,平臺“思考”片刻后即生成該區域產業圖譜,并推薦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等領域專家團隊。

再比如,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若計劃去廣東省,平臺可實時輸出廣東省材料行業企業名錄,涵蓋聯系方式、技術需求等關鍵信息,變“盲選對接”為“精準觸達”。

“理工知鏈”通過搭建高校、政府、企業三端協同平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為破解高??萍汲晒D化“中梗阻”提供了可復制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好,這樣的公司肯定掙錢。

與湖北省科創供應鏈平臺相似。

不同點

湖北省科創供應鏈平臺:面向全省企業,覆蓋技術、金融、人才、場景四大領域,服務對象包括中小微企業、科研機構及金融機構。例如,2024年撮合需求超1萬項,涉及光電子、生物醫療等產業。

理工知鏈:聚焦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主要服務對象為武漢理工大學及其合作企業,尤其關注“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最初一公里”難題,例如專利技術產業化。

伍、引進人才

美國政府近期因哈佛大學拒絕其提出的對學校管理結構等大幅改革的要求,宣布凍結對該??傤~為22億美元的多年期撥款。今年以來,美國政府已因類似原因威脅削減多所高校的資金,此舉對在美國的科研人才造成沖擊。

《自然》雜志3月底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1600多名參與調查的美國科研人員中,超過四分之三的人表示正考慮離開美國,歐洲和加拿大是他們的首選目的地。

歐洲多地高校表示,近期收到越來越多來自美國的科研人員求職申請。其中,法國是搶人動作最快的國家之一。據法國《解放報》報道,法國負責高等教育和科研的部長級代表菲利普·巴蒂斯特致信該國研究機構及大學,希望為考慮離開美國的科研人員提供接納方案,并要求相關機構就優先引進的技術和研究領域提出建議。

其他歐洲國家的科研機構也感受到美國的人才流失潮。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發言人向美國《科學》雜志透露,他們今年收到大量來自美國的申請,主要來自希望返回歐洲的科研人員。

很遺憾,亞洲沒有成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高端人才,佷起作用。

海南大學正式發布自主研發的植入式腦機接口核心技術與系列產品,包括全球領先的腦機接口專用芯片、神經信號采集系統、神經信號調控系統及神經元定位系統。

作為海南大學腦機芯片神經工程團隊的領軍人物,殷明教授于2020年從美國全職引進,主導了植入式腦機接口核心技術的研發。他帶領團隊突破國外技術封鎖,開發了多款高性能芯片,實現了從神經信號采集、調控到無線傳輸的全鏈條技術自主可控。

通過deepseek了解到,截至20254月,烏克蘭人才在中國的規模呈現多層次分布,主要分為兩類:

一、廣義烏克蘭在華人口總人數約3萬人

根據2025年最新報道,中國境內定居的烏克蘭人總數約3萬,主要分布在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及經濟活躍地區(如義烏、深圳)。其中76%為女性,職業涵蓋電商直播、語言服務、國際教育等領域。

二、高端技術人才與專家

截至2024年底,通過政府計劃、企業合作引進的烏克蘭專家約1000-1500人,集中在軍工、航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

黑龍江省(300-500人):材料科學、航空航天專家,如哈工大與烏克蘭合作團隊;

重慶市(200-300人):航空發動機和船舶動力專家,如天驕航空項目;

廣東省(100-150人):AI算法、精密制造領域專家,如華為深圳研究院團隊。

現在也是三招三引的機會。

陸、校友招商

隨著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及《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等政策落地,傳統依賴稅收減免、土地優惠的“政策洼地”模式被打破,招商引資正轉向以產業生態為核心的競爭新范式。

一、傳統模式困境:政策內卷的不可持續性

二、新模式核心:產業生態構建的四大維度

1、產業鏈網絡化協同

2、場景化市場機會供給

3、資本與生態雙輪驅動

4、全生命周期服務升級

光谷的招商引資新模式以“全球聯動+精準對接+產業生態”為核心,形成五大創新體系,突破傳統政策依賴,轉向資源整合與生態構建。

一、生態圈招商:校友經濟驅動全球產業鏈整合

1、“專班-高?!比蚵搫訖C制

建立“一個專班對接一所高?!钡拇怪狈阵w系,深度綁定武大、華科大等7所本地雙一流高校,并拓展至清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等全球院校。例如:

20254月,光谷代表團赴澳大利亞對接湖北籍太陽能領域校友,推動技術合作;

清華校友企業家考察九峰山實驗室,評估光谷半導體產業生態適配性。

2、“校友-鏈主”共生模式

通過校友資源精準引入鏈主企業,形成“一位校友帶動一條產業鏈”效應:小米智能家電工廠:依托武大“雷軍班”輸送人才,聯動華科大共建實驗室,吸引200余名高校畢業生加入;

海爾華中生態研發中心:華科大校友周云杰牽線,孵化12家科技企業,實現6項技術直通產業鏈。

二、資本招商:“財政+資本+信貸”三位一體撬動投資

1、政府引導基金牽引

國有企業通過政府引導基金直接投資重大產業項目,例如:

億緯鋰能儲能總部獲30億元校友投資,同步建設儲能技術研究院;

支持光谷上市公司全球并購優質項目,如華工科技并購海外激光技術企業。

2、社會資本協同放大

舉辦投融資對接會,聯合頭部金融機構(如產投基金)定向支持產業鏈上下游。2025年已撬動超200億元社會資本投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

三、場景招商:從政策優惠轉向市場機會供給

1、開放場景試驗場

為新興技術提供應用場景,例如:

光谷數字經濟產業園開放5G+機器人測試場景,吸引30余家AI企業入駐;

2、場景與項目同步落地

通過場景設計反向定制招商,例如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產業博覽會上,光谷展示的數字化設備直接促成5家機器人企業簽約。

四、產業鏈招商:AI驅動精準圖譜匹配

1、“招商三色圖”動態導航

利用AI整合行業數據,繪制產業鏈熱力分布圖(紅//綠區),智能篩選目標企業并規劃招商路徑。例如:

激光產業鎖定“紅色缺口區”,定向引進德國激光傳感器企業;

顯示面板產業鏈通過“綠色飽和區”分析,暫停低端環節招商,聚焦OLED材料研發。

2、鏈主企業生態共建

圍繞小米、華工科技等鏈主企業,定制配套政策:

小米工廠周邊布局上海本特勒匯等30家配套企業,縮短供應鏈半徑至5公里;

華工科技聯合湖北實驗室攻關“卡脖子”技術,共享中試平臺降低企業研發風險。

五、人才科創招商:大科學裝置吸附尖端資源

1、“實驗室-產業”直通機制

依托九峰山實驗室、光谷實驗室等高能級平臺,吸引頂尖科學家團隊:

2025年引進3位諾貝爾獎得主導航的量子計算項目;

開放脈沖強磁場等大科學裝置,為半導體材料企業提供免費測試服務。

2、創業生態閉環支持

設立院士成果轉化基金,實施“第一筆訂單擔保計劃”,例如:

為華科大校友早期項目提供首單100萬元政府采購擔保;

光谷科創供應鏈平臺匹配3000家企業需求,促成150項技術轉讓。

柒、民營經濟

427日,武漢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正式發布《武漢市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聚焦創新、人才、融資、梯次培育、市場、環境等6大方面,提出了20條新舉措,明確5個重大專項和69個具體責任事項。

2024年,武漢市民營企業數量首次突破百萬家,達到102.5萬家,同比增長18.5%,數量位居副省級城市第四。全市近2萬家四上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84.3%1.6萬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90%34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民營企業占比79.3%,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武漢市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這次提出的《若干措施》中,武漢首次提出著力發展根企業理念,逐步提高全市民營經濟產業層次和發展水平,并明確支持民營企業擔綱創新,逐年提升科技研發、工業發展、現代服務業專項資金支持民營企業的比例,逐步達到70%

所謂根企業,指的是具有源頭創新能力、生態引領能力和長期成長性的企業,是深深扎根于武漢,與城市發展高度契合、共生共榮、雙向奔赴的企業,也是敢闖敢拼、向新而行,能持續帶動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企業。

為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的集群競爭力,武漢市將完善創業培訓等四創聯動支持創新體系,組織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支持創業者、好項目落地,成為根企業的源頭活水,同時出臺全市中小企業發展種苗工程,靶向支持幼苗層陪跑、青苗層合伙、壯苗層出穗,全面對標科創板的模式,培育武漢的未來企業,培育未來10年武漢高質量發展的新型領軍企業。

聚焦民營企業反映強烈的政府項目和場景難進入”“難首試問題,武漢還提出政府采購將加大對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首輪次等民營企業創新產品的支持力度,推動數字化轉型、產業鏈融通、人工智能等領域應用場景向民營企業開發,并支持民企融入兩重”“兩新、未來產業先導區等國家在漢布局的重大戰略,協調推動民營企業與央國企創新合作。

今年一季度,武漢市高新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0.1%,連續15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大部分由民營企業貢獻。同期,全市登記技術合同10425項,民企登記占企業登記類的比例達78%。一個個根企業,正在武漢破土而出。

上海出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以下創新點,值得湖北等地區借鑒:

一、政策設計的創新性

風險補償精準化:打破傳統一刀切的補償模式,針對科技、綠色低碳等新質生產力領域的融資痛點,取消0.5%的不良貸款補償門檻,允許銀行在更高風險容忍度下放貸。此舉直接降低銀行對新興產業的放貸顧慮,例如綠色燃料、虛擬電廠等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的項目將更易獲得資金支持。

補償比例動態優化:補償比例從原有基礎上提升至55%,首次貸款再額外增加5%,形成首次貸款優待+重點行業傾斜雙重激勵。這不僅緩解中小微企業首貸難問題,還通過差異化政策引導資本向戰略產業集中。

政策協同疊加效應:將不良貸款補償與技術改造再貸款、貼息政策疊加使用,例如民營企業申請科技創新貸款時,可同時享受補償政策和最高1.5%的政府貼息。這種組合拳顯著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推動技術升級與產業轉型同步。

二、技術工具的應用創新

區塊鏈賦能供應鏈金融:鼓勵龍頭企業利用區塊鏈技術完善供應鏈管理,例如通過供應鏈票據業務實現上下游企業信用穿透,將核心企業信用傳導至中小供應商,解決其抵押物不足難題。上海已有案例顯示,此舉使中小微企業融資效率提升30%以上。

大數據風控與動態監管:依托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立風險+信用分級評估模型,動態調整企業授信額度。例如,對首次貸款企業優先匹配政府性融資擔保(費率低于1%),降低金融機構盡調成本。

三、機制創新的可持續性

動態調整與長期承諾:政策明確將補償比例提升至55%的機制延續至2026年,并配套動態調整市場監管領域失信懲戒清單,形成短期激勵+長期承諾的政策穩定性,增強企業信心。

法治化保障與糾錯機制:建立信用修復集體救助機制,對因市場波動導致的臨時性失信企業提供修復通道,避免一票否決式懲戒。同時通過立法保障(如《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修訂)固化政策成果。

四、對湖北的借鑒方向

精準定位重點產業:可參考上海模式,針對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等優勢產業,定制風險補償政策。例如對武鄂黃黃光谷科創走廊企業,可試點取消不良貸款門檻,提升補償比例至60%

下沉融資服務中心:學習上海在產業園區設立融資服務中心的經驗,推動湖北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襄十隨神等區域的融資服務下沉至縣區級,提供無還本續貸”“訂單貸款等特色產品。

供應鏈金融創新:結合湖北汽車、鋼鐵等產業鏈優勢,推廣區塊鏈技術應用。例如東風汽車可牽頭建立供應鏈票據平臺,為中小零部件企業提供低成本融資。

政策協同與疊加設計:將綠色金融與科技創新政策結合,例如對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項目,疊加碳排放權質押貸款補償與技改貼息,形成綜合支持效應。

強化法治化保障:借鑒上海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條例》的經驗,湖北可推動《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修訂,明確風險補償、信用修復等機制的法治化路徑。

捌、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

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是教育部為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設立的重要平臺,旨在通過整合資源、優化課程體系和深化產教融合,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首批名單公布時間是20229月,教育部正式公布首批100所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單位。

包括84雙一流高校和10所職業院校,涵蓋綜合類、理工類、職業院校等多種類型。

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以培養創新型人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區域經濟為核心目標,通過以下路徑實現:

課程體系創新:如太原理工大學構建專創通識+雙創核心+課程雙創全覆蓋課程體系,寧夏大學開發數字化教材和微專業,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將雙創教育與專業建設結合。

產教融合與國際化:四川大學聯合企業設立大創企業命題組,溫州大學在意大利、美國設立分校及孵化器,寧夏大學通過中阿博覽會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成果轉化與賽事驅動:蘭州理工大學以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為龍頭,累計獲11347銅;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全球頂級藏彩牦牛骨瓷》項目獲互聯網+”大賽金獎。

湖北省共有6所高校入選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單位,具體包括:

華中科技大學啟明學院

武漢大學創新創業學院

武漢理工大學創業學院

湖北工業大學創新創業學院

三峽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學院

湖北大學創新創業學院

其中,華中科技大學啟明學院就很牛。

——成立背景與初期架構(2008年)

啟明學院成立于200896日,由華中科技大學與絲寶集團聯合創辦,旨在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示范。學院成立時定位為獨立建制的教學特區,直屬華中科技大學管理,下設學院辦公室、創新聯盟、創新聯盟委員會等機構。絲寶集團董事長梁亮勝因對學院理念的高度認同和支持,被聘為永久名譽院長。

——早期發展與教學模式創新(2008-2010年)

啟明學院自成立起即貫徹開放辦學、創新機制、學科交叉、拔尖示范的辦學思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允許學生自主制定學習計劃、跨專業選課,并引入特別學分制”“專業導師制等靈活機制。

學院課堂高度開放,邀請楊叔子、潘垣等院士授課,引導學生參與市場需求調查和業界技術研究。

2007年,聯創團隊學生陳志峰(環境工程專業)在微軟創新杯全球總決賽中斬獲IT挑戰賽一等獎,成為學院早期創新實踐的代表性成果。

——實驗班體系擴展與學科交叉(2010年代)

2010年后,啟明學院逐步整合校內優質資源,形成覆蓋多學科的實驗班體系:

實驗班建設:將原少年班、數理提高班等傳統項目與教育部強基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結合,形成44類實驗班,包括計算機、機械、臨床醫學等本碩博貫通培養項目。

學科交叉平臺:構建多學科交叉的創新教育生態,如光電國家實驗室、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為跨學科合作提供支撐。

——創新創業教育與社會影響(2010年代至今)

啟明學院通過賽事驅動、校企合作等方式強化創新創業教育。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激情六月激情网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怮 | 中文亚洲欧美丝袜清纯 | 亚洲欧美综合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动漫卡通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