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的總體判斷:既好又難
一般來說,過了12月15日,人們就必須對這一年做一個總結。
2019年,太難評說了。
我的解釋是,當“越來越好”與“越來越難”糾纏在一起的時候,你很難給一個準確的答案。
有一個悲觀派是這樣說的:今年是過去十年中最差的,卻是將來十年中最好的。可以說,這是悲觀到了極致。我不贊成這種說法。
2019,應該是在好與難之間的艱難評判。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主辦的“漢語盤點2019”活動揭曉,“穩”字當選年度國內字,“我和我的祖國”當選年度國內詞,“難”“貿易摩擦”分別當選年度國際字、國際詞。
我非常贊同這個說法。“穩”是好的一個表現。
2019越來越好的表現至少有十個方面
不可否認,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五大事業來看,2019年“越來越好”。這里重點聊一聊經濟方面。
1、四中全會的定心丸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十九屆四中全會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了一個新概括——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三項制度并列,都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指明了路徑。
1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稱《意見》)發布。其中,特別強調,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在電力、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支持民營企業以參股形式開展基礎電信運營業務,以控股或參股形式開展發電配電售電業務。
因此,民營企業應該積極參與并做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各項工作。
2、明確了區塊鏈
“區塊鏈”這一概念,早在2008年就提出來了。
區塊鏈作為第三代互聯網新經濟的核心基石技術,它的革命性在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門檻,降低社會交易成本。
2018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上,最高領導人曾提出:“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
今年10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18次集體學習中,最高領導人指出當下我國發展區塊鏈的兩項核心任務:一是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二是要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3、貿易談判有理有節
12月13日,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則的基礎上,已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
2019年的中美貿易摩擦,是世界貿易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一“戰”。當然,美國這個“老師”,給中國企業家上了極為生動的市場經濟大課。讓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風浪中摔打。很多企業倒下去了,但是,很多企業也變得更加堅強了。處于風口浪尖的華為預計今年全年營收將達到8300億元,同比增長15.5%。
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沖擊,可以用“有影響,可控制,需應對”來概括。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在不同程度上轉化為對自己企業的“制裁”。因貿易戰引起成本上升,一些受影響的美國企業已開始減產或裁員,有的企業正在謀劃把生產線遷出美國。美國商會發出警告稱,共計26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可能面臨風險。
4、改善營商環境
12月22日公布的《意見》,從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促進民營企業規范健康發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這是2018年11月1日民營經濟發展座談會以來,我國對營商環境的一次科學總結。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針對民企發展和改革的第一個專門性的一個文件,它進一步明確了民企的定位,對民企發展遇到的一些問題給予了一些非常具體的政策和措施。
這個《意見》出臺得非常及時:
首先,對恢復民營企業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也表明中央堅定不移地支持民企發展。
第二,相對于推動國家整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民營企業的運營效率比較高,創新的活力也比較強,對市場也更加敏感。
第三,改善營商環境有了更為具體的抓手。
5、加快區域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是一種輪回:沿海開放、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現在又進入“沿海新開放”的發展階段。
最近幾年,新沿海發展戰略逐步形成。沿海成為中國經濟做大做強的新起點。這一方面,是讓有條件更快發展的地區先發展起來,讓沿海地區與發達國家有相匹敵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積累中國新一輪發展的經驗,以便推廣到其他地方。2019年,這一步伐在加快。
2019年10月15日,安徽省整體進入長三角。長三角一體化有了新的內涵,而安徽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
到202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要取得實質性進展,跨界區域、城市鄉村等區域板塊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在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全面建立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在珠三角,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按照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還要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范。
沿海進入新的一輪發展空間,使得中國有能力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同臺競技。這為各類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條件和機會。
從國內三大都市圈中世界500強企業民企數量占比,我們可以看出各自的實力。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總共有20家世界500強,其中有15家70%以上是民營企業,如華為、騰訊、招商、萬科等,但是上海就只有50%了,而北京56家世界500強中53家是國有企業,都是中字頭的央企。每個區位的經濟結構不一樣,而最有活力的經濟體是民營企業。
因此,沿海的新一輪發展,一定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引擎。
-->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