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啟方 張金龍 張家政
豹龍巖又名汪家山,海撥430米,位于羅田縣匡河鎮糠家畈村。山上住著一對勤勞儉樸善良的夫妻,丈夫叫張桂橋59歲,妻子叫余金蓮57歲。老倆口用勤勞開創幸福,用善良弘揚誠信,用堅守書寫大山之子對故鄉的熱愛。
大山的守護者
豹龍巖本應居住兩個村民小組180余人,由于山高路險,遠離集鎮,生活條件差,近20年來先后陸續下山進鎮,山上只剩下張桂橋一家和一戶五保老人,偌大的山村人去樓空,寂寞清冷,一派荒涼。
帶著筆者的疑問,張桂橋給予了真誠的答復:“兩個小組的人都搬走下山,為么事我老倆口舍不得離開這窮山溝?答案有三:一豹龍巖是生我養我的故鄉熱土,故土難離,實在對家鄉的感情太深;二大家都搬走下山,我不忍心看到田園荒廢。父老鄉親正月十五上山送燈,清明節回來祭祖有個落腳的地方;三我親手建起的樓房,我不忍心拋棄,老倆口在山上生活,我覺得挺好的。”沒有豪言壯語,發自內心樸實無華的坦誠表白,胸懷一名大山之子對故鄉的眷戀,用行動踐行一名山里人對豹龍巖的忠誠守護。
59歲的張桂橋,由于家境貧困,初中未畢業,為補貼家用,17歲在羅田、麻城一帶做游鄉小貨郎,收購麥草到英山縣造紙廠增加收入。先后外出山西大同煤礦井下采煤,到新疆、上海從事木工裝璜架?;钣?,跑過摩托車出租,北京奧運村、首都機場擴建等工地施工現場,灑下了他辛勞的足跡和汗水。
勤勞儉樸山里人
大山付予了張桂橋夫婦勤勞樸實善良的秉性。老倆口飼養成群的家禽家畜,為寂寞的山村增添了幾分生機活力。截止目前已飼養黑土豬60多頭,母豬6頭,黑土雞500多只,土黃牛4頭,3口水塘都放養了魚苗,耕種田地20余畝,年產稻谷1.8萬斤,年出欄牲豬40多頭,子豬100多頭,土雞600余只,雞蛋1600多斤,鮮魚600余斤,年收入20余萬元。
2017年喜添一對龍鳳胎牛崽,雙胞胎黃牛是奇跡,成為當地的奇聞軼事,目前長勢良好。
為飼養豬、雞、牛和不務農時耕種,張桂橋夫婦起早貪黑,勤扒苦做,沒一刻清閑。每天早晨4點多起床,喂豬雞、放牛、干家務農活,除了吃飯,直到晚上十一二點才睡覺休息,每天超負荷勞作,恨不得一個小時當兩個小時來用。
一年365天除了干活還是干活,張桂橋用一雙粗糙勤勞節儉的手改變人生生活。每當莊稼成熟季節,張桂橋不分白天黑夜,白天料理家禽家畜,忙田地農活,晚上看護農作物,防止山里野豬侵害,沒睡上一個安穩覺。
有時因母豬、母牛在野外下崽,母雞在山上下蛋孵小雞,一守就是通宵達旦。
寒冬季節,不僅要做好禽畜防寒保暖,還要備足過冬食料,一旦大雪封山,就會面臨禽畜凍死餓死危險。
飼養的黑土豬、黑土雞、黃牛、鮮魚全部用傳統方法喂養和上山野外放養。養豬用熟食喂養,靠吃自家種植的稻谷米糠、玉米、紅苕、蔬菜、野草和池塘中的水浮蓮。雞喂養的稻谷、玉米、吃野草蟲子,黃牛上山野放以牧草為食。山沖水塘的魚,吃青草自然生長。
雖然飼養周期長,生長緩慢,成本高,但味道純正,口感好,倍受消費者倩睞。想購買他的農副土特產品,必須提前預約,預付定金,否則讓你失望。
他出售的農副土特產品有“三不”、“兩必須”。一不走電商網購渠道;二不進入農超市場;三不外出叫買。但必須保證用傳統方法喂養,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和購買飼料;必須是純天然綠色有機食品,特別是年關節更加走俏,上山購買者不絕于途。
他出售的山沖冷浸田大米,因低溫日照時間長,不打農藥,口感香味好,一值受山外城里人鐘愛。其自產的農副土特產品,不僅暢銷本地羅田、英山、浠水等縣,還遠銷武漢、安徽、上海、重慶等省市。
心中的國旗高高飄揚
田地耕種由于受山上交通限制,田塊小大型農機不便操作,只能用微耕機作業,靠人工收割,比山下平地要付出幾倍的代價。
心中的國旗,是引領張桂橋堅守創業人生旅途的航向。張桂橋的門前,一面五星紅旗在高高的旗桿上迎風飄揚,為寂寞的山村增添一份莊嚴和神圣。在筆者的探究下,張桂橋道出了門前升國旗的美好心愿:“小時候在學校,常聽老師講,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國那有家?只有國家強大了,才有家的幸??祵?。國旗代表的是國家象征,公民應該愛國愛家,我能堅守高山故土,是五星紅旗給了我信心和力量,每天早晨起來,看到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干活有使不完的勁,再苦也不覺得累”。一月一次升國旗儀式,是他和老伴的必修課,愛國愛家堅守故土,是張桂橋夫婦樸實無華家國情懷的真實寫照。
張桂橋是中國勞動人民的典型代表。他貌不驚人,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野心霸氣,靠一雙勤勞的雙手改變生活。他勤勞節儉,老實本份,任勞任怨,安于現實,貴在堅持,樂于奉獻。
積小善行大德修路環保行善舉
上豹龍巖有2公里的沙土路沒有硬化,是連接山外的唯一通道。不僅坡陡彎急,路面狹窄不平,而且每年因水毀塌方嚴重,特別遭遇雨天大雪封山,交通中斷成為孤島。12年來,張桂橋每年因道路維修維護,義務投工投勞,請機械作業,折合人民幣八千多元。每逢汛期下大雨天,他穿上雨衣,一人上路清溝排水養護。他義務修路公益善舉,從沒向村里提出任何要求,受到村民廣泛贊譽。
張桂橋是豹龍巖生態環保的守護者,努力踐行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為了不讓生產生活用水排放下游,努力保護好飲用水源地,他自費義務請來挖機投工投勞治污截流,開挖沉淀過濾池三口,開支費用6000多元。為了發展種養產業和修路環保投資,張桂橋前后投入30多萬元,十幾年的打工積蓄全部投入花光,可謂是拼上身家血本在所不惜。
山上至今只能用220V照明用電,打米加工飼料、購買生產生活用品,他親自開著小面的,到山下5公里外的石橋鋪鎮上購買辦理。村里已同電力部門協商溝通,幫助把三相四線送上山,解決加工用電困難,令張桂橋夫妻感激不盡。老倆口最大心愿,期望鎮村兩級急需解決上山沙土路的路面硬化,徹底打通最后兩公里上下山交通難題。
今年5月份,有外地老板上豹龍巖踏勘考察,有意向在此投資開發,相中這里的山水自然資源,張桂橋很高興終于有了盼頭。
豹龍巖山泉水優質充沛。山上水源已供應山下三個小組300多村民的生活飲用水,即便是大旱之年,也從未缺水斷流。2018年,重慶老板帶著3名專家和技術員上山,對豹龍巖土壤、水質進行現場抽樣檢測,結果完全符合國家優質標準。
酒好不怕巷子深。2017年張桂橋飼養的黑土豬、黑土雞、土雞蛋等土特產經人介紹,前往武漢漢口大酒店舉辦的招商洽談會展出亮相,經現場檢測品賞,受到與會佳賓和專家權威的高度贊賞好評,更加堅定了他走綠色有機生態種養農特產品道路的信心和勇氣。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名內賢助作支撐后盾。張桂橋妻子余金蓮,是一位勤勞善良的賢妻良母型農家婦女。她有一手燒得農家飯菜的好廚藝。每天有干不完的家務農活,料理家禽畜,任勞任怨,沒叫一聲苦累,默默無聞支持丈夫的事業,30多年如一日,夫唱婦隨?!皼]有老伴的全力支持幫助,不會有我堅持奮斗的今天,我發自內心感謝妻子的理解支持”。張桂橋接受采訪表達了發自內心對妻子余金蓮的肺腑之言。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