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民俗本身也在不斷地變化,并以新的方式出現。一些舊有的民俗會消亡、更新、發展,或通過改造煥發出新活力;一些新興民俗也會應運而生,應當在培育建設新民俗的過程中倡導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任何一種民俗的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內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并具有很深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地理根源。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民俗本身也在不斷地變化,并以新的面目出現。
??從民俗研究的角度來說,民俗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其中,有物質生產民俗、物質生活民俗、社會組織民俗、信仰民俗、人生禮俗、歲時節日民俗,還包括我們常說的民間工藝、民間美術、民間戲劇、民間歌曲,以及民間游藝、競技、雜技等。
??民俗就是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是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較為穩定的生活事項和文化事象,是一種具有傳承性的模式化的生活文化。民俗中,有民眾的信仰、價值觀、愿望、欲求、理想、情感,有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有社會組織的行業規約、行為規范。透過民俗,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時代的風氣,看到人們的心理、道德、生活態度,還有溫暖的人情與人性。
戴衍:民俗體現的是群體的文化精神
??民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一個重要項目類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均已作為民俗被納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范疇。還有傣族潑水節、彝族火把節、黎族三月三節、炎帝陵祭奠等,也都作為民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民俗是群體的文化行為,體現著群體的智慧、情感、文化思想、文化精神。如,秦淮燈會是歷史上流傳于南京地區的民俗文化活動,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秦淮燈會舉辦時,數百萬人集體參與,人們通過扎燈、張燈、賞燈、玩燈、鬧燈等諸種形式營造出“萬星爛天衢,廣庭翻人潮”的美好意境,寄托自己的良好愿望和生活追求。秦淮燈會上,不僅有花燈,南京剪紙、空竹、繩結、雕刻、皮影、秧歌、踩高蹺等民間藝人和文化藝術表現形式也都融入其中,共同構成秦淮燈會的內容,構成秦淮燈會的情感表達和文化表達。
??把重要的民俗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來保護,體現了國家對特別有價值的民俗的高度重視。除了已經被列為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俗項目需要保護和傳承外,其他的民俗中也蘊含著有益和有價值的成分,需要我們認真甄別和正確對待。
戴衍:在新民俗中倡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并不是說只有進入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俗項目,它才有保存和傳承的價值。從關注民俗的角度來看,我們既要關注已經進入到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俗項目,還要關注那些時至今日依舊在人們當中悄悄地傳承著,尚沒有進入到各級非遺名錄的民俗項目。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舊有的民俗,有的會消亡,有的會更新,有的會發展,有的會通過改造煥發出新的活力。與此同時,在一個新的時代,也會有很多新的民俗產生,只是我們現在可能對這些民俗還渾然不覺。比如,現在人們到了雙休日和節假日,紛紛到圖書館去參加親子閱讀活動,到博物館去觀看展覽,到文化館去觀看演出,這是不是一種新的民俗?現在有很多志愿者服務組織,他們經常性開展志愿服務,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新的民俗?如果我們對其多加一點引導,它們可能就會成為一個個新的民俗。
??我們需要關注今天正在新興的民俗。因為新民俗當中透露出一個時代人的新的價值觀,新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審美方式等。如果我們對這些新民俗的建設予以重視,那么就會對現代人們的新生活形成新的引導,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在今天培育出的新民俗當中得到倡導,得到踐行。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