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馮先生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反映,2015年在武漢市東西湖區銀湖九號樓盤購買了一套商品房,合同約定當年10月底交房,卻被開發商一拖再拖。今年5月初,好不容易盼來交房卻又被告知,之前承諾延期交房的違約金只能抵物業費,跟自己一樣的業主有600多戶,業主們意見很大。馮先生擔心,日后若更換了物業公司,被抵的物業費是否算數?記者為此進行了調查。
違約金被抵成物業費
2015年9月,消費者馮先生看中了武漢市東西湖區馬池路上的銀湖九號樓盤,隨后與開發商武漢遠景置業有限公司簽訂了購房合同,花44.5萬元買下了一套50平方米的商品房,購房當天一次性交付30.5萬元,向銀行貸款14萬元。
按照購房合同約定當年10月底交房,一個多月后等到交房日,馮先生被開發商告知交房延期,并保證在2015年年底完成交付,馮先生無奈妥協。今年年初,馮先生想盡快收房裝修,但開發商依舊未在規定時間內交付房屋。為此,他多次找到開發商設立的銀湖九號營銷中心的售樓人員理論,售樓部工作人員稱可按照合同規定對延期交房的業主進行相應賠付。
今年4月,馮先生終于盼到了交房。交房當天,馮先生詢問關于違約金的賠付問題,卻被告知所有業主應獲的違約金全部被抵成了物業費。
不簽字不能拿鑰匙
采訪中,銀湖九號營銷中心工作人員稱違約金被抵成物業費是公司的規定,并要求業主在早已擬好的違約協議上簽字,然后才能拿到鑰匙。馮先生不解,為何不能按照當初購房合同中的賠付條款進行賠償,卻偏要用違約賠償金抵業主的物業管理費?
針對部分業主的質疑,7月15日,銀湖九號銷售經理袁泉回應稱,樓盤之前因工程進度問題未取得竣工驗收表,暫沒達到交房條件,所以導致交房延期。至于用物業費和違約金相抵,則是公司規定,他們只是按要求讓客戶在交房時簽訂違約協議,以表示客戶同意費用相抵,不簽字就不能交房。袁經理稱,合同上也沒有規定違約金非得給現金。至于有些業主擔心后期物業費因物業公司變更而是否奏效的問題,袁經理解釋說,即便日后變更也會提前跟業主完成交接手續。
7月22日下午,記者隨同馮先生來到該小區,小區的車輛入口處無人值守,各種裝修車輛進出十分隨意,只在樓道口有物業人員值守。記者觀察發現,銀湖九號樓盤就只有臨街的兩棟高層,由于是學區房,賣得很好,已經有不少業主在裝修準備入住。由于馮先生堅決不同意在違約協議上簽字,直到現在,他也沒有拿到自己新房的鑰匙。
侵犯消費者選擇權
記者在馮先生的購房合同中看到,開發商應在2015年10月31日前交付買受人;若寬展期滿后,仍然無法交付,開發商應按日向買方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為已交購房款的萬分之一。按業主馮先生的總房款44.5萬元來算,每天的違約金就是44.5元,實際違約82天,按照雙方簽訂的購房合同,開發商應支付馮先生延期交房違約金3649元。而業主馮先生所在小區銀湖九號每年的物業費為1200元,開發商則要求用違約金抵業主3年的物業費。
針對上述案例,湖北晉梅律師事務所張展宏律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開發商和物業公司是不同的合同主體,對于延期交房的賠付方式,開發商理應按照購房合同約定進行賠付,也可與業主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談判;但業主對于開發商提出的用物業費折抵賠償金方案是有選擇權的,開發商不能強制消費者接受。若業主對賠付方式不滿意,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維護自身權益。他提醒業主們,用物業費折抵違約金,若中途更換物業,可能會存在糾紛隱患。
湖北省消費者委員會副秘書長蔡浩認為,開發商單方面提出違約金折抵業主物業費,并以不簽訂此條款不交鑰匙來強迫業主接受不平等的條款,這種做法是典型的霸王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和公平交易的權利,消協支持消費者依法維權。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