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接到舉報,在嘉興、威海等地有房托團伙利用情感操控手段誘騙相親者,以遠高于市場價的金額購買房產。受害者涉及不同年齡段,男女均有。目前,警方已立案調查。
近期,澎湃新聞接到投訴稱,很多人在網絡平臺相親,沒想到對方其實是假婚戀真賣房。他們以美好的結婚許諾作為誘餌,實則是為了引人買房獲得傭金。受害者來自全國各地,年齡從30歲到60歲不等,他們中有男性,也有女性。
2024年,在上海工作的張先生,在社交軟件上認識了一位“相親對象”,她自稱叫許某潔。第二次見面,許某潔就誘導張先生在浙江嘉興買了一套房。
沒想到除了張先生,許某潔同時還在與其他“相親對象”交往。
圖片
這些“相親對象”均為30-37歲的男青年,社交圈相對狹窄,懷揣結婚的期待展開戀愛。許某潔稱為推進婚事,可以在她弟弟定居的嘉興買房。看房的時候,許某潔總會帶上她的朋友高某。
圖片
以共同還貸為期許,并且提出房本只寫男方的名字。面對不買房是錯過愛情的情感綁架,幾位男士都選擇了付出首付并辦了貸款。
許某潔所謂的好閨蜜高某,其實也和她一樣四處尋找“潛在購房者”。另一位男士投訴稱,自己被高某用同樣的話術誘導買了上海金山區的房子。
當貸款手續辦妥,之前著急結婚的許某潔和高某就立即換了一副面孔,逐漸失聯。直到這時,幾位買房者才恍然大悟自己遇到了“房托”。
記者以普通購房者的身份前往嘉興某小區,發現房價比許某潔帶去買的價格要低不少。
幾位男士在尋求法律幫助過程中發現,遇到同樣"情感劇本"的購房者人數比想象的還要多。
購房者們曾數次前往開發商處協商,希望能退房。開發商表示直接退房是不現實的。
圖片
無獨有偶,山東威海的許多女性遇到了帶她們去買房的男相親對象。他們團伙人員更多,組織配合也更加嚴密。
在相親網站上,這些男士通常包裝成帥氣穩重的形象,專門尋找離異女性撒網,并且以團伙形式出現。
圖片
同樣,他們也以買房才能證明真心交往進行情感綁架。為了讓受害者更容易相信,還表示自己會先付五萬元左右的首付款。
圖片
這些受害者購買的房子總價值在70-100萬不等,均位于威海市南海新區。她們走訪樓盤附近得知,自己的購房價與市場價懸殊。
圖片
而售樓處則稱房托怎么賣與他們無關。
圖片
得知自己被房托詐騙后,一些受害者選擇報案,“目前有大約40人過來立案”。
圖片
受害者高女士希望她的“相親對象”協助退房退款,對方依然辯稱自己的行為只是一種銷售手段。
目前上海和威海的公安機關已經立案,案件正在偵辦中。
當傳統的“排隊搶房”套路失效,房托們已經進化出“婚戀賣房”的荒誕劇。異化的營銷,是對婚戀焦慮的精準捕獵。“房托”事件頻發,不僅使買房者蒙受經濟損失,也擾亂了市場秩序。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