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的公告。新規范以住宅項目整體為對象,以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為目標,在規模、布局、功能、性能和關鍵技術措施等方面,對住宅項目的建設、使用和維護作出規定。新規范將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指出,近年來,中央及各部委多次提到“好房子”建設導向,今年“好房子”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好房子建設提速有助于住宅產品迭代升級,以優質供給促進市場止跌回穩。早在3月9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近期,住房城鄉建設部在組織編制《好房子建設指南》、修訂《住宅項目規范》,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此前2019-2022年,住建部曾先后三次發布《住宅項目規范》(征求意見稿),此次《住宅項目規范》正式發布,對住宅項目提出底線要求,有助于以更高標準推動住宅品質全面升級。
新規有哪些看點?層高不低于3米,4層及以上住宅設置電梯
此次新規亮點頗多。新規范規定了新建住宅建筑層高不低于3米,4層及以上住宅設置電梯;提高了墻體和樓板隔聲性能;提高了戶門、衛生間門的通行凈寬;提高了陽臺等臨空處欄桿高度;要求公共移動通信信號覆蓋到公共空間和電梯轎廂內;要求空調室外機安裝在專用平臺;規定了不同氣候區供暖、空調設施設置要求等。
其中,“住宅層高調至3米”的技術標準,住建部在此前兩會期間已有所披露。根據最新規范,住宅層高由現行版本規定的宜為2.8米提升至不低于3.0米,臥室/起居室凈高由不低于2.4米提升至不低于2.6米。
中指研究院報告提到,隨著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對居住舒適度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通過加裝隔聲板來提升房屋隔音降噪性能,或者通過安裝新風系統、中央空調、地暖等建筑設備來提升居住品質,而此次層高標準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居住空間的適應性。同時,層高提升后,可以擴大陽臺窗戶面積,改善室內采光和通風效果。此外,消費者在裝修設計上也有了更大的靈活性,可以滿足不同家庭的個性化需求,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及幸福感。
值得關注的是,在“好房子”建設導向的推動下,2024年以來,多省市已先行調整層高地方標準,新標準的要求普遍集中在3米到3.3米之間,如《江蘇省改善型住宅設計與建造導則》規定,改善型住宅的層高不應小于3.1米,設有地暖、管道式新風或集中式中央空調系統的改善型住宅層高不應小于3.15米;《江西省商品住宅品質提升設計指引(試行)》提出,住宅凈高不應小于3.10米;《河南省好房子設計與建造技術導則》明確住宅層高不應小于3.1米。
電梯設置方面,新版《住宅項目規范》降低了電梯設置的樓層要求,從原規定“七層及以上需設電梯”調整為“四層及以上需設電梯”。業內認為,這一規定進一步提升了居民出行便利性,解決低層住宅(如多層、小高層)老年人、行動不便者通行問題。此外,2011版規范雖然要求設置擔架電梯,但未明確擔架電梯的尺寸,且各地城市的標準也不相同,2025年新規統一了電梯轎廂尺寸,一方面便于電梯的設計、生產與維護,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確保擔架等救援設施進入電梯,提升了應急救援能力,讓居住更加安全。另外,對于12層及以上住宅的電梯數量,也由原版“每棟樓不少于兩臺”調整為“每個住宅單元不少于兩臺”。
新規對房地產市場將有哪些影響?
“新標準的發布,最大的影響就是激發大家改善住房的愿望,促進換房需求。”李宇嘉點評道。
李宇嘉指出,2023年以來,新建商品房市場已經是改善型需求主導了,但符合改善需求的房源比較少。現在新的標準發布以后,相當于把住房消費的底線標準拉高了,好產品供給出來以后,會產生示范效應,從而帶動換房,包括本不打算換房的人群,也因為看到了綜合品質更高,但價格更適宜的新房產品,從而驅動改善居住。同時,也讓市場上的產品供給更加多元,可供大家選擇。
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新規將拉動“置換-二手房流轉-新房去庫存”鏈條。近兩年,改善型需求占比明顯提升,新規實施后,品質新房供給增加,推動“以舊換新”熱潮。
李宇嘉認為,換房需求釋放出來以后,會帶動二手房掛牌,這對于新市民、年輕人上車是有幫助的。畢竟很多二手房單價低、總價低,這是他們實現住房的一個可行的、低成本路徑。上車以后,由于住房消費成本低,不影響生活消費,更有動力在未來改善住房,購置高品質的好房子,從而帶動構建先租后買、先小后大,先上車后改善,逐步提升居住福利的梯度購房消費模式,這是我國房地產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也是房地產的新模式。
新規的發布也引發了市場對存量在售項目是否會受到沖擊的擔憂。李宇嘉認為,從2023年開始,剛需大多數轉向二手住房和租賃居住,新房市場主要面向改善型住房需求。近年來,新房市場供給的項目,基本上開始向配套完善、品質優越、服務良好、功能先進的“好房子”靠攏。很多改善型產品,特別是一些低密度的項目,已經開始試行3米層高了,已經在層高、隔聲、降噪、安全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服務一老一小等方面的配套設施方面做了很大的投入,甚至開始“內卷式”競爭了。
其認為,新規是底線指標,即將住房建筑標準拔高了,對所有買新房的人群都利好,而市場上已經面市的改善型住房,開發商競爭或“內卷”的是上限指標或高限指標,即已經超越了底線指標,所以影響并不是很大。
曹晶晶提到,對房企而言,層高提升等技術標準讓房企有了更大的產品創新空間,推動項目品質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但住宅層高標準提升后,建筑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對房企資金實力和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有地產行業人士表示,隨著新規落地,將倒逼房企從“成本博弈”轉向“品質競爭”,而對于購房者而言,也更樂意為品質住宅買單。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