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田樹先、程松)朱紅英是張塝鎮馬踏石村支部委員、網格員,同時擔任著村里“和事佬”這一角色,她始終堅持“調解到戶,熱心主動,誠信公正”的工作方針,靈活運用走訪暖心、調解舒心、化解安心等方法,運用家事調解的新理念、新機制,多做情感疏導工作,做到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有效維護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一、善用心理疏導“暖模式”解心結潤民心
朱紅英常說,婚姻家庭矛盾不同于一般的矛盾糾紛,這些事件是親人之間的矛盾糾紛,不能硬性地一判了之,要找準矛盾癥結,傾聽雙方意見,最大化維護家庭和諧。在家事調解工作中,她高度重視當事人心理疏導,發揮家事調解情感治愈功能,以情感為牽引找出引發矛盾的癥結所在,摸清糾紛的現狀,為每一起家事案件準確對癥下藥,通過當面交流、背對背交流、邀請當事人親屬介入等方式,化解當事人心結,緩解當事人的對立情緒,引導當事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諧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積極回應當事人的訴請。今年上半年,朱紅英調解一起贍養老人案件,一個四世同堂的柴姓老人本應是令人羨慕的家庭,由于兩個兒子在贍養、照顧、陪護的問題上分歧較大,兩兄弟之間就彼此惡語相向。朱紅英多次到老人、兩兄弟家中了解情況,多次組織雙方進行調解,通過聊往日的家庭瑣事等方式,勾起彼此之間的親情,最后,兩兄弟雙方相互承認錯誤,認為不應當因為贍養父親而鬧翻,均對自己的行為作出了檢討,該事件最終以闔家歡樂,冰釋前嫌的圓滿結局畫上了句號,柴老人還多次前往村部感謝朱紅英。雙方握手言和。
二、巧用以柔克剛“冷模式”修復親情關系
家事無小事,家事糾紛的背后關系到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作為“和事佬”,朱紅英在日復一日的家長里短中抽絲剝繭,在一地雞毛中探尋人性善惡。針對矛盾沖突激化離婚糾紛的案件,她在案件辦理中運用了離婚冷靜期制度,改變了以往以判為主轉變為以調為主,調判結合的的模式,起到積極修復親情關系的作用。對每一起家事案件,她都會對案件進行上門實地了解案件情況,并有針對性的做調解工作,并明確給予當事人冷靜考慮婚姻是否需要繼續進行下去的時間,確保當事人不因為一時激情思維而導致離婚的后果。“我們總是爭吵,這日子過不下去了,我堅決要離婚!” 今年5月,朱紅英遇到一個糾紛,妻子孫某離婚態度堅決。2000年,孫某與張某在民政登記結婚。婚后,夫妻二人生了2個孩子組建了四口之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口之家的幸福生活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中漸漸出現裂縫。2021年5月份,孫某與張某因生活瑣事再次發生爭執。因張某酒后情緒不穩定,對其妻子孫某便動了手,孫某一氣之下,就跑到鎮司法所準備起草一紙訴狀將張某訴至法院,要求離婚。在朱紅英走訪鄰里的過程中發現夫妻二人生活中并無不可相讓的矛盾,遂與夫妻二人展開背對背調解,從家庭和諧、子女成長需求、法律規定等不同角度講情、明理、析法,經過耐心、細致的調解、溝通工作,孫某和張某接受了朱紅英借鑒法律知識提出的離婚冷靜期的建議,愿意共同努力、嘗試修復情感、維系這個來之不易的幸福家庭。
三、妙用司法關懷“冷暖結合”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夫妻離婚了也許是雙方的解脫,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一輩子的陰影。為了最大程度降低離婚給未成年人帶來的情感創傷,確保未成年人在家事審判過程中的利益能得到最大化的保護,朱紅英十分重視對未成年人的司法關懷。在處理婚姻家庭糾紛中,她一邊采用“冷模式”引導父母理性處理矛盾,避免讓成年人的矛盾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一邊采用“暖模式”, 對未成年人子女參與的庭審提供必要的幫助及心理輔導,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利益和身心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盡可能避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朱紅英在村里任職多年來,巧妙的運用司法關懷,不僅挽回數個將支離破碎的家庭,還為村里未成年兒童們組織開展了多次送溫暖活動,作為一名“和事佬”,既解決了當事人雙方的矛盾,又保護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起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四、“盡自己最大努力讓每一個家庭都感受到溫暖”
朱紅英的努力沒有白費。從擔任網格員、“和事佬”近5年,她審理化解家事糾紛案件50余件。每一樁糾紛的圓滿調解都標志著一個家庭的修復,每到此時,朱紅英就會感到無比欣慰,成就感滿滿。
編輯 小穎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