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8歲的網紅鄧世杰離世,從確診胃癌晚期到離世僅一個月,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少網民的關注。胃癌奪命為什么會如此之快?如何早期發現蛛絲馬跡?
早期胃癌發現者僅占兩成
首先通過一組數據來整體了解下胃癌的發病趨勢以及生存率。2024年發表的“我國惡性腫瘤疾病負擔情況”顯示,胃癌位于男性癌癥死亡的第3位,位于女性癌癥死亡的第4位。總體的5年生存率低于50%,但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9%至100%。
中國胃腸腫瘤外科聯盟數據顯示,自2014至2017年,我國早期胃癌患者占整體胃癌人群的比例從19.7%增加至20.9%。雖然早期胃癌患者的比例有上升趨勢,但仍然有近80%的胃癌患者確診時已發展成進展期胃癌。對于進展期胃癌,接受手術切除的胃癌患者的1、3和5年總生存率率分別為94.88%、78.51%和70.37%。
四個信號是身體在預警
胃癌的前期往往沒有任何癥狀,但一旦出現以下情況,要引起足夠警惕:
腹痛失去原有潰瘍病發作的規律性,明顯不同于往常。
胃痛發作時,進食或服藥之后都無濟于事,反而加重。
以往胃病發作時,食欲、體重和體力無太大的影響,現在卻出現食欲減退、乏力和明顯的體重減輕。
不明原因的貧血或者持續黑便。出現以上消化道癥狀,要排除胃癌,最好是做胃鏡檢查。胃鏡不僅可以觀察是否存在病變,還可以取2至3毫米的胃黏膜組織做活檢來確診。
胃癌的基本診斷主要是胃鏡,尤其胃鏡活檢病理學是胃癌確診和治療的依據。
五類高風險人群需做篩查
胃癌有5種高風險人群,需要做胃癌篩查。定義年齡45歲及以上,且符合下列任一條件者為胃癌高風險人群:
長期居住于胃癌高發區。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
一級親屬有胃癌病史。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如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警惕這個高傳染性細菌
胃癌不會傳染的,包括我們常見的肺癌、結直腸癌等都不會通過空氣、唾液、血液、性交等親密接觸的方式傳播。但是胃癌的高危因素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可以傳染的,主要通過口口傳播或糞口傳播,具有高度的傳染性。
在家庭或親密接觸的人之間,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較高,這可能是因為共同用餐、接吻、口對口喂食等行為促進了細菌的傳播。
此外,不潔飲食、飲用生水、接觸感染者的唾液或糞便等也可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目前,手術治療是胃癌唯一可以治愈的手段。Ⅰ期、Ⅱ 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94.32%、 82.56%、51.01%和23.97%。經過近30年的探索與實踐,以腹腔鏡手術為代表的微創外科技術是目前胃癌外科治療的重要手段。但對于局部進展期胃中上部癌,我國目前僅推薦在有豐富腹腔鏡手術經驗的醫學中心,探索性地開展腹腔鏡手術治療。在胃癌微創治療方面,機器人胃癌手術的臨床應用也取得了顯著進展。
文/孫孝文(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