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愛湖“留愛”,東坡赤壁“抒懷”
作者:鄭秉順
3月28日下午,接到老同事黃峰打來的電話,邀我同去黃州游覽文赤壁,體現多年的感情凝聚與真誠,也勾起想進一步了解蘇軾跌宕起伏人生的欲望。
4月1日早上八點從百步亭出發,先在武昌和平大道徐家棚接上老同學相陽、朱正華,然后,沿歡樂大道去往華僑城再接馬建軍,從龔家嶺直驅武鄂高速,一小時二十分鐘,一行5人便到達了黃州遺愛湖公園。
遺愛湖公園坐落于黃岡市區,集東坡文化、生態保護、休閑娛樂等于一體,春日的湖岸蜿蜒曲折,移步換景,整個湖泊小島點綴,湖汊相通,麗質天成。尤其是公園的十二景,?遺愛清風,以蘇東坡的《遺愛亭記》為靈感,表達“去而人思之,此之為遺愛”情感。?臨皋春曉,不僅在此可感受鳥語花香,更讓人穿越式體驗蘇軾“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的千古意境。?東坡問稼、?一蓑煙雨、?琴島望月、?幽蘭芳徑等等,不由得與蘇東坡共鳴“山下蘭芽短浸溪”,感恩大自然的饋贈。5位老同學,漫步?水韻荷香,沐浴?霜葉松風,憑眺?平湖歸雁,一邊觀景,一邊感慨,蘇軾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挫折與打擊,而他總是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堅定,在逆境中保持樂觀,我們共聚于此,追尋的應該是蘇東坡對生活內心始終有光吧!
觸景生情,不由人聯想起老朋友黃峰,記得黃峰大學畢業后與我同在二個項目工作,他的專業是物資管理,因工程上所有的材料都要經過物資部門,就像家庭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及各種生活輔助佐料,須臾不可缺,各項目嗷嗷待哺,所以物資管理在旁人看來,是很難做好的。而黃峰用所學的專業,精心調配、保障了項目上工程材料的供給,受到了業主及上級主管部門領導的好評。與此同時,黃峰的工作能力及特殊的性格,也在工程的逆境中得到了歷練,凸顯出超強的大局掌控力。一時間,大家認為是我作為他的“伯樂”,慧眼識才,后來,經上級組織部門考核認定,再經組織培養,把他從事物資專業人員,華麗轉崗到政工領域,走上項目部黨支部書記崗位,這是他人生的一次飛躍,從項目管理人員到擔任項目主要的領導。
其實,組織培養,還是因為看到了他將每一次挫折,都當作成長的機會,每一次失敗,都累加為成功的墊腳石。我欣賞他內心有一束堅定的光芒,那是一種信念,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是一種勇氣,敢于面對一切未知的膽量,所以,他才能穿越挫折和打擊后變得更加堅強和成熟。即使黃峰擔任了項目書記,工作也并非一帆風順,特別是他擔任成貴鐵路項目指揮部總書記后,工程的壓力、征地拆遷工作、協作隊伍及外部工作協調、鐵路總公司及成貴鐵路指揮部的各種檢查、后勤保障工作、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及文化生活等等,在成貴鐵路項目指揮部有條不紊推進的同時,也遇到了很多阻撓和阻礙,這一切困難都被他的睿智和超強的協調能力化解……
本文作者與黃峰交流工作。
有了這段工作經歷,組織上又調任他去了工作更具挑戰性的河南鄭州,這時,他又從一位從事政工的領導者,變為開拓華中區域經營工作的一名區域負責人。不到半年的時間,在鄭州片區單體經營額就超過了200個億。經營的業績連鎖反應,二航局華中公司的業績接連中標,為二航局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仿佛須臾之間便走到了遺愛清風,它是公園的至高點,登高遠望頓覺微風拂面、心曠神怡。蘇東坡《赤壁賦》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的句子。《遺愛亭記》是蘇東坡為頌揚即將離任黃州去湖南任太守的徐君猷而作。據史料記載,1300多年前,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被貶黃州期間,將黃州安國寺內的一個竹亭改名為遺愛亭,并作《遺愛亭記》,從此,這個美麗的湖泊便有了一個浪漫的名字“遺愛湖”。徐太守為官清廉、有益鄉土,“去而人思之,此之謂遺愛”。上世紀九十年代,黃州人為了彰顯“遺愛”精神,弘揚東坡文化,將城中的東湖、西湖、菱角湖合稱為遺愛湖。
與老同學邊走邊聊,大家看得仔細,聽得入神,畢竟大家都是從工作崗位上才退休不到2年的人,對工作上的人和事情都還有著一種眷念之情,當談到工作的共同點時,都有一種身臨其境感受。走近“臨皋春曉”,恍惚間真正體驗到了“皋”乃水邊高地之意。它是湖邊的一處高地,三面環水,亭臺樓榭,樹影婆娑。此時,當春暖花開,在這里感受鳥語花香,尤其覺得氛圍和諧。蘇東坡寫有“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的詞句。用馬鞍作枕,投入自然的懷抱,營造出詩意的人生情境,唯有杜宇的一聲啼叫將黎明喚醒,恰如空谷傳聲、余音不絕。回首往事得到一種共識,那就是每個人的稟賦各不相同,但只要盡力各施其才、各盡所能,必將從容面對挑戰,沿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前行,對自己負責的人,生活會充滿力量,對家庭負責的人,能夠收獲和睦;對他人負責的人,亦必然終被溫柔以待。
逛著聊著,不經意間時間就指向十二點,遺愛公園十二景點一天不可能全部逛完,卻能夠體味當年蘇東坡日以困匱、建起茶園、海棠園、百草園、五谷園、果蔬園,以苦為樂,躬耕不輟。蘇軾一生心懷善意,能夠盡己所能幫助他人,帶領30多個人家,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尤顯人生自帶光芒,有人情味,真誠且真實,他制做的各種“美食”流傳至今,便是佐證。
午餐所點的“東坡肉”真乃入口即化,過去誰都不敢多吃一口的大肥肉,餐桌上不一會兒就被“搶”精光,5個老同學回到家里,嘴巴里依然留有余香……
下午,前往“東坡赤壁”,請了一位專業講解員,沿著東坡在赤壁的留下的痕跡,尋覓他生活中的閃光點,5位同學專注于蘇軾“怎么看”往往影響著“怎么干”。能正確地“看”,且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心態,其看待事物的立場、觀點,就會有產生各種各樣的角度、維度和態度,在思想上“向上看”,保持前瞻狀態,便是一個智者;實踐中“向前看”,一靠態度,二靠能力,直接關系著工作干得好不好;生活上需“向下看”,這更是一種價值取向,代表著健康而正確的生活態度。
在東坡赤壁醉酒亭,當講解員講述東坡常常醉酒于此,我們3個酒鬼要不是有醉酒亭的圍欄,大概率都會爭著在長板石床上躺一下,體驗一回蘇東坡醉酒后吹著江風的“愜意”。這一舉動,讓老同學相陽在赤壁巖上發現了游人很難發現的石雕字“赤壁”。
離開東坡赤壁,老朋友黃峰給我們送行,可以理解,他工作很忙,對外洽談業務沒有時間陪同我們,一再稱“抱歉”,我說搞好工作為重,特別是對外經營一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引用蘇軾《赤壁賦》中的名句,“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他說:“蘇軾的這份情懷,正是今人所欠缺的,也是最為珍貴的。”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