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記者在恩施州召開的全省“三品一標”暨原料基地建設培訓班上獲悉,2015年,全省新認證“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統稱)產品596個,有效使用“三品一標”品牌企業1988家,品牌總數4386個,總產值670億元,出口創匯2.9億美元,品牌數量和產業規模繼續領跑全國。
武當道茶、宜昌白山羊、隨州泡泡青、秭歸臍橙、潛江小龍蝦、麻城福白菊、房縣香菇、房縣黑木耳、宜都宜紅茶……琳瑯滿目,令人稱羨。然而,仔細分析公布的數據發現:我省“三品一標”的產品均價約合每斤1.72元,堪稱白菜價!
據測算,這些企業,平均每個企業營業額3370萬元,平均每個品牌營業額約1527.6萬元,產品單價偏低、企業規模小、品牌影響力有限。
福娃集團,在我省農產品種養加全產業鏈條中舉足輕重,去年銷售收入達107億元。該集團有兩類綠色食品,一類大米,售價比非綠標大米高30%;一類食品,雪餅鮮貝,售價比非綠標食品高45%。不過,綠色食品的銷售總額不足1000萬元,在集團“總盤子”中微不足道。
宣恩縣伍家臺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屬農業部認定,全省僅3個。在茶葉基地現場,太陽能殺蟲燈、防蟲板等吸引游客目光,導游劉丹介紹,從無公害到綠色再到有機,門檻一個比一個高。
按理說,這里生產的茶葉,是頂級產品,可以優質優價了。事實并非如此。記者從宣恩縣伍臺昌臣茶業公司了解到,去年該公司產茶300萬斤,產值過億元,均價每斤30多元。
為何“三品一標”產品價格這么低?
福娃集團副總經理方冰分析,由于認證門檻太低、市場監管不力、相關宣傳不夠,企業無法讓消費者相信“三品一標”產品就是優質產品,市場上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有的人認為,有綠色葉子的就是綠色食品。”省農業廳副廳長王紅玲直言不諱:“酒藏深巷人不識。‘三品一標’最大的短板是在百姓了解不夠,接納程度不夠,產品美譽度不夠、公信力不高。”
王紅玲表示,下一步,要努力平衡“質”與“量”的關系,有序擴大產業規模,助推“三品一標”做大做強;打好組合拳,嚴把準入關口,嚴格證后監管,建立退出機制;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實現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