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去年11月以來,國內商品價格逐步進入反彈階段。文華商品指數去年11月下旬在106.06點筑底反彈,4月下旬一度接近128點,漲幅超過20%,之后經過回調整理,重啟上漲趨勢,上周突破128點,進一步打開了上漲空間。國際商品指數CRB筑底回升時間晚于文華商品指數,即從今年1月下旬154.85低點反彈,6月初達到195.88,漲幅超過25%,其間雖有回調,但幅度明顯小于文華商品指數。對于后市,我們判斷,下半年商品市場投資機會依然較大,供給側改革仍是支持“三高”(高過剩、高污染、高耗能)商品回升的重要因素,而拉尼娜現象造成的商品供給減少可能給投資提供了新的視角。
系統性風險出現的幾率不大
雖然國內較難再度降準和降息,但保持充足的流動性仍將是央行[微博]政策目標,目前其運用的主要手段是MLF、SLF或者逆回購等。如6月27日,央行開展了2700億元逆回購,規模僅次于2月26日的3000億元的歷史峰值。6月29日,隔夜Shibor維持在2.037,基本保持穩定,并未受到季末和半年末的影響。在最近的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表示,中國的資本市場在某些領域發生短期波動難以避免,但要防止出現“井噴式”或“斷崖式”的變化。我們判斷,下半年國內貨幣政策將以穩為主。
國際方面,6月24日英國公投結果超出市場預期,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動蕩,避險資金涌入美元等資產,美元大漲抑制商品上漲勢頭。但6月最后一周,大宗商品市場又重回升勢。英國脫歐給美國經濟前景蒙上陰影,7月美聯儲加息的概率下降,美元回升之勢或難以為繼,對商品的壓制作用有限。目前美元指數仍處于91—99之間振蕩,尚難突破96—97的阻力區域。而一旦美元指數重新走弱,商品繼續走強是大概率事件。
改革加快推進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同時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5月以來,中央高層頻頻發聲,強調要堅定不移地向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海、山東、江蘇、山西等10余個省份出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綜合性方案和專項方案,而相關行業也逐步出臺相應策略。我們判斷,供給側改革將限制“三高”商品的供給,從而有利于價格的回升。
拉尼娜來襲
據美國彭博社報道,主導全球氣象超過一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已經結束,但2016年將面臨拉尼娜現象。全球天氣異常對商品供應會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南半球。
最近,全球第三大糖出口國印度由于天氣惡劣,新榨季食糖產量大幅下降,可能從出口國轉為凈進口國。而作為全球棉花(14830, -410.00, -2.69%)的主產區,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棉花產量下降超過百萬噸。我國各地普遍出現惡劣天氣,對兩廣甘蔗、新疆棉花、長江流域菜籽(0, -4251.00, -100.00%)、云南橡膠(11740, -145.00, -1.22%)等的生長產生較大的威脅。這些信息的共同點都是天氣惡劣,我們判斷,拉尼娜大概率已經來了。
由于拉尼娜現象來襲,全球部分農作物生長面臨較大威脅,同時,部分礦產品的運輸及出口可能受到阻礙,從而對供給產生顯著影響。
總結
對于下半年,我們判斷在不出現系統性風險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仍存在較大的投資機會。供給側改革和拉尼娜現象或是下半年商品投資的主線,主要邏輯為供給減少刺激價格回升。但鑒于農產品和工業品影響因素有所不同,即所謂“農產品看供給,工業品看需求”,在下半年商品反彈后期,經濟復蘇程度將對工業品價格產生更為直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