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秋,荊州市370萬畝中稻已大面積開鐮收割,全市秸稈禁燒戰正式全面打響。
9月中旬,秋收的大幕拉開,金黃的稻穗在江漢平原上織出一幅華麗的畫卷。與此同時,秸稈焚燒也進入了高發期。
荊州農田面積占全省六分之一,田野廣闊,秸稈量大,每年秸稈產量約650萬噸,不少農田還地處荊州、荊門、宜昌三地交界處,地理位置特殊,多方原因都讓荊州的秸稈禁燒工作形勢嚴峻。進入秋收期,秸稈禁燒工作更是進入高壓態勢,空中巡查力度開始加大。
荊州市禁燒辦執法人員乘載飛機在500米的高空巡查,重點針對荊州中心城區周邊的9個鄉鎮。從高空中向下看去,成片的田塊整齊的分布地面上,巡查人員通過顏色就可清楚的分辨出是否存在秸稈焚燒的情況,一旦發現并確認火點,巡查人員就可通過巡查機經緯度定位,鎖定具體的火點區域,并通知地方政府及環保部門第一時間采取行動。
與此同時,在沙市區觀音垱豉湖村,另一種形式的空中巡查也正在展開,執法人員利用無人機對觀音垱鎮近5000畝農田進行火點巡查。并通過無人機實時傳輸回來的空中巡查畫面,來確定是否存在黑斑與火點。
一個小時的巡查后,根據巡查畫面和數據,觀音垱鎮也未發現任何黑斑或者火點。據了解,今年夏季,根據市民舉報和市禁燒辦的監督,荊州共發現火點49處,火點數比去年下降了29%。秸稈禁燒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背后,是荊州不斷完善的秸稈禁燒疏堵體系。近三年來,荊州在加大監管的同時,引導廣大村民轉變觀念,同時加大財政性補貼,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
目前,全市已引入大型秸稈綜合利用項目9個,設立秸稈收儲站31個,以250元/噸的價格,回收附近農田秸稈,真正做到讓村民主動參與秸稈回收再利用。今年上半年,全市工農業綜合利用秸稈32.5萬噸。
秸稈禁燒帶來的還有空氣質量的明顯好轉,今年上半年荊州市空氣優良天數達到了121天,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66.5%,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8%。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建設美麗荊州,秸稈禁燒將是一場守衛藍天白云的攻堅戰。(記者鄧亞男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