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經濟
銀行“理財轉讓”業務成“香餑餑” 配套監管細則待明確
2019-01-31 14:36:35   來源:新華網

  “銀行理財也能轉讓?”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關注到不少投資者發出這樣的疑問。目前,不少銀行搭建理財轉讓平臺。在封閉式理財持有期間,投資者若需提前支取理財資金,銀行允許其將理財產品轉讓給第三方,并提供相關轉讓服務。

  專家認為,資管新規要求非標投資期限匹配,今后銀行理財期限將逐漸拉長。通過轉讓系統增強理財產品流動性,更有利于吸引投資者與資金,但仍存在部分風險點。隨著監管規則逐步完善,跨行轉讓可能將成為發展趨勢。

  理財轉讓業務成“香餑餑”

  當前,多家銀行推出理財轉讓業務,包括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寧波銀行等。在多家銀行APP上,理財轉讓系統入口一般位于銀行理財頁面的顯眼處,進入后可看到當前正在轉讓的各項理財產品及具體信息,包括產品名稱、折算參考年化收益率、轉讓金額、剩余天數等。

  從具體操作看,某股份行理財經理介紹,該行距起息日和到期日超過7天的預期收益類理財產品都可以轉讓。價格為本金+利息,由轉讓者自定,最高不得超過本金+持有期限的收益,最低可降至本金,受讓人購買之后,最終獲得的是全部期限本金和利息。普通投資者不能承接高凈值和私行客戶轉讓的理財產品。

  對轉讓速度,該理財經理表示,轉讓速度取決于定價高低,銀行只提供轉讓平臺??蛻羧绻麑嵲谥庇缅X,會建議多讓利,收益高于目前的理財,轉讓起來肯定更容易。

  從轉讓模式看,浙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浙商銀行理財轉讓共有一口價轉讓、協議轉讓、競價轉讓3種模式,客戶可根據自己的資金需要,分拆、定向或競價轉讓持有的理財產品,價格自主設定、轉讓信息實時展示、成交快且轉讓資金實時到賬,暫不收取任何手續費。

  當前,理財轉讓頗受投資者青睞,借助這一轉讓平臺,投資者可買到期限短、收益高的理財產品。多位投資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如收益夠高且期限合適,還是很愿意“撿漏”理財轉讓的產品。

  上述負責人表示,2015年8月,浙商銀行在業內率先推出網上個人理財產品轉讓服務。在推出當年,理財轉讓即成交超1500筆,交易金額超5億元,轉讓成功率超95%。經幾年發展,目前每天平均交易量有上千筆,交易額達數億元。

  兼具高收益與高流動性

  專家認為,轉讓業務推出使理財產品兼具高收益性與高流動性,對于銀行和投資者來說可謂“雙贏”。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表示,理財轉讓多以流動性不足的封閉式產品為主。這一業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銀行封閉式產品流動性不足問題,有效實現流動性和盈利能力平衡,能更好地吸引投資者,有助于拓寬銀行業務渠道。

  在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看來,當前不少銀行設置理財的轉讓和質押,一個重要考慮就是資管新規要求非標需期限匹配。過去,很多銀行主要是發短期理財產品,用資金池運作可投資很多中長期資產。

  在此情況下,李奇霖認為,一種方式是讓負債久期拉長,另一種方式是讓資產久期縮短,但資產久期縮短意味著產品收益率吸引力會下降。負債久期拉長,投資者又未必都會喜歡,所以最好辦法就是讓該理財產品能流轉和交易,這是很多銀行搭建理財轉讓平臺的原因。

  “通過大力發展理財轉讓業務促進銀行理財發行增長,是銀行破解負債荒的一次嘗試?!敝行抛C券固收首席研究員明明認為,銀行理財產品在享有較高收益的同時,由于不可提前支取,存在流動性較差的缺點,因此許多流動性需求較大的投資者紛紛轉向其他流動性高的產品。

  銀行通過大力發展理財轉讓業務,增強理財產品流動性,提升銀行理財對流動性需求大的投資者的吸引力,從而促進理財融資量的增長。

  完善監管嚴防風險

  專家認為,有關部門應完善理財轉讓監管措施,防范可能存在的隱患。

  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表示,對轉讓方來說,有可能會存在產品轉讓不出去的風險,這里面有兩種情形:一是理財轉讓平臺活躍度不高,導致沒有買家接手;二是理財收益上行期,新發售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要高于轉讓產品的收益率,所以還是建議投資者盡量根據自身流動性購買適合期限的理財產品。

  趙亞蕊認為,投資者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過程中需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進行風險等級認證,但在理財產品轉讓過程這一環節往往被忽略。當前尚未出臺明確的關于理財產品轉讓的監管制度和政策,銀行在開展此類業務過程中可能會面臨一定的監管規范。

  從監管角度,普益標準研究員于康表示,當前并未有關于理財轉讓的相關規范出臺,此業務仍屬監管模糊地帶,易產生各類風險。隨著理財產品標準化、信息披露、多家銀行面簽互認等環節完善,符合規范的跨行轉讓交易平臺將有可能建立。若能通過轉讓前資格審查等制度設計,以監管規范形式控制上述風險,這一市場將有較大發展空間。

  明明強調,隨著理財轉讓市場發展,相關監管規則仍需完善。目前尚未有針對理財產品轉讓的監管文件出臺,投資者對交易風險的顧慮阻礙轉讓市場發展。跨行轉讓平臺是未來發展趨勢。當前,各銀行轉讓平臺獨立運行,而跨行轉讓的實現可提高平臺活躍度,使理財產品通過市場的作用準確體現出公允價值,消除定價不合理風險。(記者 彭揚 歐陽劍環 )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在线911精品亚洲 | 青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中文字制服丝袜字幕在线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 精品尤物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