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括金色財經、深鏈財經、火幣資訊、每日幣讀、TokenClub、吳解區塊鏈在內的一眾幣圈大號被微信封禁。后續,騰訊微信團隊回應稱,部分公眾號涉嫌發布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信息,違反《即時通訊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已被責令屏蔽所有內容,賬號被永久封停。
前有李笑來與陳偉星的多輪互撕;近期又有中科院博士生李雷自爆被割韭菜經歷呼吁網友投資應謹慎;再加上此次幣圈大號被封,多起事件的發生使得網絡上掀起了對區塊鏈和虛擬幣的質疑。另一方面,究竟比特幣是什么?“區塊鏈”和各種“虛擬幣”之間有什么關系?“虛擬幣”是否都在“割韭菜”?相信很多普通人都一頭霧水,也有很多普通網友、專業從業者、經濟學研究者在知乎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知乎ID為“江卓爾”的網友稱:“比特幣(Bitcoin,縮寫BTC)是一種總量恒定2100萬的數字貨幣,和互聯網一樣具有去中心化、全球化、匿名性等特性。向地球另一端轉賬比特幣,就像發送電子郵件一樣簡單,低成本,無任何限制。比特幣因此被用于跨境貿易、匯款等領域。”不止于此,他還對比特幣的運行、價值、合法性及投資做作了詳細的說明。

如何簡單易懂地介紹區塊鏈?知乎網友“盜盜”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在全球各地、能夠協同運轉的數據庫存儲系統,區別于傳統數據庫運作——讀寫權限掌握在一個公司或者一個集權手上(中心化的特征),區塊鏈認為,任何有能力架設服務器節點的人都可以參與其中。來自全球各地的掘金者在當地部署了自己的節點,并連接到區塊鏈網絡中,成為這個分布式數據庫存儲系統中的一個節點;一旦加入,該節點享有同其他所有節點完全一樣的權利與義務(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特征)。所有節點會根據某種機制的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同步,從而實現在區塊鏈網絡中所有節點的數據完全一致。”
除了基本概念的科普,知乎網友、愛丁堡大學助理教授“司馬懿”在問題“經濟學界如何看待比特幣?”下,分享了一眾經濟學者的學術觀點,并給出了關于比特幣理性看法。他引用MacroMarkets投資管理公司創始人和首席經濟學家Shiller的看法稱:“比特幣現在之所以那么火,我認為主要還是炒作出來的,這跟別的經濟泡沫很類似。正是因為比特幣被炒得天花亂墜,人們才會趨之若鶩。但它不一定能夠永遠這么炒下去。”司馬懿認為,Shiller同Tirole對比特幣基本持中立謹慎的態度,更強調金融市場的非理性,承認有泡沫的存在;而偏向有效市場派的法瑪和斯蒂格里茨更加負面一些。
股票時有漲跌,但比特幣的估值比股票更飄忽不定。當比特幣暴漲時是否應該買入?截止2017年年底,比特幣較年初上漲了11倍,但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很多圈內人士卻并沒有下手。究其原因,互聯網分析師、知乎網友“子小安”認為,“錯過了比特幣便宜的時間點,所以對當前價格買入產生的巨大的心理成本。在比特幣的投資上,人們在第一次了解比特幣的價格買入是相對容易的決策(無論價格是多少),而要是曾經在低點賣出(或者錯過了低點買入的機會)重新買入,就要付出巨大的心理成本。”對于以上投資中的認知偏差該如何克服,子小安也分享了幾種方法:如建立一個長期目標;考慮變化,動態調整估值;通過程序自動定投;通過基金投資等。
近日,比特幣熱議不斷,但這種看似更自由便捷的交易方式背后也存在非法用途、監管無力等問題。微信此次的封禁操作正是對幣圈的又一次清洗,國家或將對此展開規束整治。在區塊鏈+時代的到來之前,至少先對比特幣和區塊鏈有個全面的了解,才能避免成為下一波“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