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和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部署制定的《福建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方案》,已經國家發改委批復。試點方案是建設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開展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的行動綱領。
試點方案,試點期限分為兩期。第一期為2012-2013年,第二期為2014-2015年。第一期發展目標包括:加強陸海污染的聯動防控和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近岸海域一類、二類水面占海域面積力爭達到63.5%。第二期發展目標:海洋生態環境則明顯改善,近岸海域一類、二類水面占海域面積力爭達到65%。
(一)園區概況
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創辦于2012年,位于福清市東南部、興化灣北岸、江陰半島東面,處于國家級福州新區規劃范圍內,規劃總面積約65平方公里,包括江鏡華僑農場及江鏡鎮、港頭鎮的部分陸域和海域,一期開發面積22.2平方公里。目前入駐的企業有中鋁東南沿海鋁精深加工基地,產業園主要以培育高端海洋產業為導向,推動涉海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現代服務產業集聚發展。
(二)產業優勢
根據規劃,園區主要規劃鋁精深加工、核電裝備制造、臨海精密儀器制造、新能源裝備制造、物流、輕型海工裝備、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等8個功能組團。
(三)前景規劃
1、延伸完善鋁精深加工產業鏈、核電裝備制造產業鏈;2、加快推進海洋新材料、輕型海工裝備、海洋生物等涉海產業入園。
2、加快推進海洋新材料、輕型海工裝備、海洋生物等涉海產業入園。
福州建工集團福清藍色經濟產業園項目
到2013年,全面啟動閩臺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合作,臺灣海峽油氣資源合作勘探和開發取得實質進展;海峽兩岸漁業合作實驗區由福州、漳州擴大到福建沿海六市;推動泉州灣、湄洲灣、羅源灣等地區在條件成熟時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同時啟動廈門港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與周邊內陸地區合作建設經營的一批“飛地港”和“陸地港”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
到2018年,閩臺海洋經濟合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兩岸高端臨海產業和新興產業深度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平潭開放開發體制機制基本建立,全方位開放的格局初步形成。福建海洋經濟開放水平顯著提升,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質量有較大幅度提升;國際航運比重不斷增加;福州建工集團福清藍色經濟產業園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