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著十九大的勝利閉幕,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中國鄉村產業發展注入了一股強心劑。10月27日,由湖北省農業廳舉辦的全省茶葉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培訓班在宜昌市隆重舉行,省農業廳經作處、省果茶辦、華中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相關部門領導與專家,以及武漢、黃石、十堰、宜昌、襄陽、荊州、荊門、孝感、恩施、隨州、神農架等地相關單位出席了本次培訓會議。
會議上,省市相關部門領導解讀了當前農業項目管理政策、傳達了茶產業現狀與綠色發展指導思想,并現場進行了茶葉加工、茶葉綠色高產高效、茶葉綠色綜合防控等相關茶葉技術培訓。中國楚茶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宣雄作為特邀嘉賓出席會議,并在會上作了主題為《湖北茶產業三產融合發展模式》的專題報告。
會議現場
彭總在會上談到,學習十九大精神深切感受到,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些都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具體到湖北茶產業上應該堅持產業融合,將原茶種植業、深加工業、旅游業、文創業、流通業、服務業梯次融合起來,堅持多樣化和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堅持優秀資源的社會屬性共享,培育市場拓展路徑,就楚茶產業而言,要堅持農業帶頭,擴大非農就業。彭總特別強調,以茶業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為抓手,有效地將湖北省城鄉建設的社會資金與社會人才向鄉村流動,更是湖北茶產業能否振興的關鍵。
彭總進一步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提出,鄉村是新時期新型經濟業態和新型文化業態的主戰場,楚茶文化則是展現和傳播最為全面、最為生動楚文化故事的最佳途徑之一。從加快生態文明的視角看,通過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的整合規劃,500萬畝的湖北茶山茶園沃土必是湖北美麗鄉村戰略的建設重點。
中國楚茶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宣雄發表演講
在談及具體實施方略時,彭總指出就如同田園綜合體的差異化建設不能照搬套用它省樣板經驗一樣,湖北茶產業振興一定要因地制宜柔性規劃,完全可以將茶產業發展結合到村莊規劃之中,建設鄉村小鎮,鄉村要開拓新業態和培育新路徑,吸引能工巧匠下鄉,吸引打工青年返鄉,吸引城市市民游鄉,吸引社會資本興鄉,更好地發展新業態茶園觀光和養老產業,開發茶園旅游綜合體項目。
中國楚茶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正是在國家大力發展鄉村經濟的關鍵時期,看到了湖北茶業發展的重大商機,在科學、準確把握產業發展大環境以及未來趨勢的前提下,立足湖北,高瞻遠矚、著眼全局,整合社會資本,依托湖北茶葉的巨大資源優勢,以協同、創新為發展理念,高起點制定茶旅三產融合發展新模式,統一打造湖北楚茶品牌,以資本撬動產業、以產業融合發展為總體思路,在省委省政府倡導大力發展茶旅融合的鄉村休閑旅游經濟的指導下,有效導入社會資本,科學規劃生態茶園,在湖北范圍內與地方政府、社會資本進行深度合作,建設茶旅融合試點,拉動湖北茶產業三產融合發展。通過改造茶園景觀、建設茶園休閑綠道、自駕車露營基地、親子游樂設施、花卉觀賞、果蔬采摘、茶葉加工體驗、茶園餐廳、茶園民宿、茶園商業街、茶園酒店等發展鄉村旅游;打造集合茶博物館、楚茶風情街、楚茶影視基地、東方茶港旅游區、中國楚茶交易中心、萬噸楚茶加工園等多功能全產業鏈于一體的楚茶文化小鎮。以文化帶動旅游發展、以旅游促進產業升級。計劃在3年時間內投資數億元打造20個楚茶風情園項目,實現社會效益達百億元,創造地方稅收10億元,帶動十萬農戶脫貧致富。(長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