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nd數據顯示,2017年1-7月,居民新增消費性短期貸款達1.06萬億元,累計同比多增7137億元,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費性短期貸款總額僅8305億元,這些數據表明,消費金融在今年的迅猛增長已成定局。
為進一步了解消費金融的全貌,深圳財經頻道《經濟生活報道》欄目采訪了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副會長、信融財富董事長齊洋,對消費金融借款人群、資金用途、社會影響和意義等進行深度解讀。
—齊洋接受深圳財經頻道記者采訪—
《經濟生活報道》 :今年上半年,居民新增消費性短期貸款迅猛增長,信融財富也有消費金融的業(yè)務,業(yè)務量有沒有相應的增長?
齊洋:借款人數有大幅度的增長,現在信融財富借款人數已經反超投資人數。根據第三方權威數據,信融財富是全國少數借款人數反超投資人數的平臺。
《經濟生活報道》 :信融財富消費金融借款人主要以什么年齡層為主?
齊洋:借款人年齡一般在25到35歲之間,也就是俗稱的80后、90后居多。這部分用戶學歷比較高,對新事物接受程度高,而且得益于移動支付的發(fā)展,消費金融通過大數據風控、線上放款,整個借款過程通過手機就可以完成,對這部分用戶來說體驗很好,體驗好,用戶粘性就高。
《經濟生活報道》 :借款人申請借款的用途主要有哪些方面?
齊洋:絕大部分用于消費,比如用于購買比較貴的電子設備,像手機、電腦和家電等等;還有一種情況是用于應急,比如外來務工人員突然要回一趟老家,朋友之間需要應酬,需要給長輩買一些禮物,那么資金可能就很緊張,資金一緊張,就需要短期周轉。
《經濟生活報道》 :消費金融資金有沒有可能變相流向樓市?
齊洋:在深圳這種可能性基本沒有。消費金融本身借款金額就很小,比如我們信融財富,消費金融的借款額度,小的兩三千元一筆,大的四五萬元一筆,在深圳甚至一平方米都買不到,也不夠付首付,所以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年輕白領,供了房,臨時有大額的消費,有資金需求,這種可能性是有的。
—報道截圖—
至于消費金融對社會的影響和意義,齊洋向《經濟生活報道》記者表示,我國目前對外經貿遇到一些阻力,比如和印度關系惡化、美國的301條款,在這種情況下,消費金融可以起到增加內需,拉動國內消費的作用,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內需和消費上去了,經濟結構就更加健康,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方面。”齊洋向記者指出。
相關資料:信融財富成立于2012年,是國內元老級網貸平臺,也是國內最早布局消費金融的網貸平臺之一。2014年4月份,信融財富成為了芝麻信用的首批戰(zhàn)略合作伙伴;2015年7月,消費金融業(yè)務“信融花花”正式上線,實現了業(yè)內領先的自動審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