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興紫砂傳承經典,經中國傳統文化浸潤,取出塵風骨,與天下共享風雅,自北宋以來歷經千載。品淵明詩,飲陸羽茶,一壺在手,天心月圓,華枝春滿。如今的紫砂壺,儼然已成為天下雅士精神情緒的載體,豐富著世人的生活。昔日這一小眾文人雅士的賞玩之物,如今已成為了普通百姓爭相投資與收藏的新寵。宜興涌現了很多優秀的紫砂藝術家,方偉在諸多的著名紫砂藝術家脫穎而出,方偉在紫砂藝術界被稱為“紫砂玉女”。

方偉,中國陶瓷紫砂藝術協會會員,優秀青年陶藝家,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眾所周知,方偉在紫砂壺全手工制作工藝上的水平首屈一指。方偉曾獲得諸多紫砂藝術界的獎項,如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博覽會金獎、第三屆中國茶業博覽會一等獎、《石瓢壺》榮獲第三屆廣州紫砂陶瓷藝術文化節天工杯金獎、《玉兔壺》榮獲年大連春茶暨紫砂陶瓷工藝品博覽會星海杯金獎等等,她制作的”美人肩”于2014年被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作品被國內外諸多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紫砂和陶瓷相比,多種礦物質共存,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這大概也是近年來紫砂壺在收藏市場上受到熱捧的主要原因。中國文人特別喜歡紫砂壺,親近紫砂壺。宋朝詩人梅堯臣的詩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笨芍^一語中的,講的就是用紫砂壺烹茶。上品紫砂壺的色彩,猶如染在毛紡織品上的顏色,沉著而沒有火氣,很像是文人們悠閑、從容的生活態度和內斂的為人處世。而一把紫砂壺,往往是由幾種泥料按不同配比混合、又在泥料中加入適度的金屬氧化物、著色劑而成,產品燒成后或黑而不墨。或紫而不姹,或綠而不嫩,或灰而不暗,仔細觀看,壺身上又有星星白砂,如銀粉閃閃。而紫砂壺是不上釉、壺身不著色的,卻又色澤豐富,如朱砂紫、海棠紅、豆青、榴皮等,皆是自然原色,似象征了文人光明正大、不偽裝、不隱瞞的率真品性。

一把高品質的紫砂壺,是制壺人文化內涵與藝術水準的結晶。要想制一把高品質的紫砂壺,光有想法沒有用,必須要有深厚的基本功。作為一位年輕的紫砂藝術家,方偉在紫砂造詣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方偉的紫砂藝術風格,在多個方面都有著其自身的個性,如紫砂泥料的篩選、泥料的色澤、壺得得造型、藝術風格等等。下面讓我們詳細分析其作品的獨特之處。
首先是造型方面,方偉的紫砂藝術作品造型非常的優美和諧。紫砂壺造型豐富,樣式多種多樣,從不同的文化和工藝渠道吸收有益的器型元素,把它們應用到紫砂陶的實踐中去,創造出“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的藝術造型天地。方偉制作出的紫砂壺形象結構優美,制作工藝精巧,實用賞玩協調。她的每一把壺,嘴、蓋、鈕、腳,整體比例都很和諧,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加之其制作工藝精湛細心,實用性強。
其次是精神美,方偉的紫砂藝術作品氣韻兼備。從專業角度講,紫砂除了要講究形體美外,還要講究氣質和神韻,是一種能令人意遠體驗出來的精神美的韻味;這種內涵的和諧協調,飽含了作品的高、低、肥、瘦、快、面、線、柔、方、圓的各方面,唯有擁有貫通一氣的氣勢,方能氣韻兼備。方偉的紫砂藝術作品就成就了這種氣韻,作品也因此廣受喜愛。

再次是內涵美。方偉的紫砂藝術作品內涵非常的豐富。一把優質的紫砂壺不僅僅是體現在外觀和材質,還要富有一定內涵,方偉的紫砂藝術作品通過泥色、造型、制作、書法、繪畫等諸多方面,體現出藝術的文化內涵,一把小小的紫砂壺,卻有藝術的大內涵。方偉在紫砂藝術中的獨特造詣及其對藝術的執著熱愛,成就了她的紫砂人生,為世人帶來了精湛的紫砂藝術作品。
成功絕非一時,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方偉作為年輕優秀的紫砂藝術家,經過多年的刻苦磨煉,現成為一名高級工藝美術師,1990年方偉進入紫砂工藝廠從事制壺技藝,親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何道洪、高級工藝美術師吳潮龍指點。方偉的紫砂藝術作品以全手工制作為主,其作品立意深遠,精工細作,選料上乘,精氣神韻俱佳,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方偉在2008年春創建了自己的工作室,意即是用純正紫砂泥、純手工、純屬自己創意設計制作。在眾多名家的指導下,精益求精,力求品味,內蘊深厚,深受愛壺者和收藏家的喜愛。藝無止境。在紫砂這條道路上,紫砂藝術家方偉后面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相信在未來的紫砂藝術路上,紫砂藝術界的紫砂玉女方偉會有更長遠的發展,一顆對藝術的執著之心,對紫砂藝術的獨到見解,足以使紫砂藝術家方偉造就形神兼備和氣韻貫通的紫砂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