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自閉癥:“可怕的存在”
作為普通民眾的我們,對于自閉癥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以下這組數據,可能會震撼到你:
據美國國家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016年的健康統計報告顯示:全球自閉癥(孤獨癥)的患病率上升80%,每68個兒童中竟就有一個;中國自閉癥患者已經超過1000萬人,其中0-14歲的兒童逾200萬,并呈不斷上升的趨勢。這些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由于腦部發育障礙所造成先天性遺傳疾病,生活在與正常人格格不入的自己的維度里,絕大多數生活無法自理,且伴隨一生,無法逆轉,無法治愈,只能經由漫長的恢復性訓練過程,讓一部分癥狀表現較輕的患者獲得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社交技能。——每年都有無數家庭因此墜入絕望的深淵,并形成家庭經濟的惡性循環——因父母之中至少有一人不得不放棄工作,全職陪護,進而終生陪護,而中國46.5%的自閉癥家庭用于孩子康復的費用超過總收入的50%;近三成家庭無力支付康復費用,靠負債給孩子做訓練……自閉癥,是非常嚴重而可怕的存在。
在DSM-5中對自閉癥的嚴重程度水平描述是這樣的:
“需要幫助,需要很多幫助,需要非常多的幫助。”
(二)不以慈善的名義做商業,而以商業的智慧做慈善
“請讓我來幫助你,就像幫助我自己”。
總有一群心懷美好的人,甘愿全身心致力慈善與公益。
就像石巖,他想讓這世界一些特殊的群體不因身體殘障而遠離夢想,所以,早時他創建了一個企業,名字就叫做“夢無缺”:意為“心靈不隨身體殘障,夢想不應有人缺席”。迄今,由社會企業家圈層平臺“中國實友會”最早發起的、引領“公民社會商業精神”的“夢無缺”助殘工程已經踏踏實實走過了3年的公益創新之路。而夢無缺為大眾所知,是在2016年5月15日中國第26個全國助殘日,其聯手京東商城推出“互聯網+公益+產業”的“創公益”平臺,踐行了石巖“不以慈善的名義做商業,而以商業的智慧做慈善”之初衷與志向。”
2017年,當專注為自閉癥兒童群體提供持續、有效的幫助,全面開啟“消費即慈善”模式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夢無缺已然成為新商業及公益文明的旗幟。
“消費即慈善”模式即為全社會有消費行為的民眾搭建一個既不增加經濟負擔、又能享受高品質產品的創新公益平臺“夢無缺品質生活網”,集結和吸納好品質、優品牌、高品味、惠價格的包括綠色有機食品在內的日常剛需消費品,入駐的知名愛心商家將承諾提供決不高于電商、店面的零售價格優惠,而消費者的每一次消費行為,平臺會將消費額的10%直接劃給“夢無缺慈善基金會”,用以改建落后的自閉癥校舍、完善中國自閉癥教育系統以及資助有特殊領域才能的自閉癥兒童。其把公益慈善行為納入最為日常的生活消費中,春風化雨般,致力實現“人人可成慈善家”的和諧社會情境。它將社會公益、企業效益和消費者個人利益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多贏互動的愛心價值鏈,幫助最需要幫助的自閉癥患者和家庭,甫一提出,便成為一種走心的、溫暖而快樂的消費時尚,全方位創造精神和物質價值。
(三)力挺創新公益“希望工程”創始人徐永光動情站臺
石巖提出的“消費即慈善”之“創公益”理念及方案,被中國公益領軍人、“希望工程”創始人、南都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高度評價為“以商業的智慧解決公益問題的完美路徑”。
徐永光一直強調“公益是不是解決了社會問題,是不是可持續且有效”,在他看來,解決社會問題,用純公益的方法不可持續,于是提倡和鼓勵公益創新,他指出最近二三十年,尤其是互聯網興起之后,發生了很多革命性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公益向右,商業向左。“商業向左”,就是說商業有更多的公益因素出來了,而公益必須是強調效果的,石巖和他的夢無缺正是用商業的智慧開創了慈善公益新模型,令公益慈善與民眾最日常的消費及擁有高品質商品的品牌企業無縫鏈接,于無聲處,愛心彰顯,同時各得所需,。“夢無缺品質生活”的推出,將為現代新公益豎起標桿。“消費即慈善”不只是一種公益導向,它更趨向于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同時做為夢無缺工程創始人之一及夢無缺基金會榮譽理事長的他,樂于積極為這些有大愛有智慧的人“站臺”。
(四)消費=慈善:人人都是慈善家
有一個著名的“巴比計劃”,即巴菲特和比爾蓋茨號召全世界的富豪捐出一半資產用于慈善事業。每年2月,蓋茨夫婦都會以發表年信給巴菲特的形式討論公益和慈善話題。
億萬民眾景仰欽佩之。
然而還有一組數據又可能震撼到你:在美國所有慈善捐款中,85%來自普通百姓;10%來自公司企業,另有5%來自大型基金會。
在我國亦如是。公益慈善的真正力量主體不完全是富豪們和公司企業,反而是普通公眾——包括身邊的你我他。
所以當我們想:我不是富豪,無法一擲萬金幫助那些極需要幫助的自閉癥群體時;
“夢無缺”的革命性全新公益模式,卻將以充滿商業智慧和大愛情感的方式,做到令人人都可成為慈善家——當企業將自己的商品放置在一個充滿社會意義和彰顯品牌價值的平臺,當我們以優惠的價格在此平臺之上享受到高品質商品帶來的健康與愉悅的同時,消費=慈善公式成立,每一個人都潛移默化成為偉大的慈善家——那極具份量的消費額的10%,將點亮無數自閉癥孩子及家庭的心燈,給荊棘叢生的漫漫前路,照進溫暖與希望的光亮。
(五)點亮星星藍燈讓自閉孩子有夢
在新公益4.0時代,夢無缺實現一場公益創新,成為慈善公益界一股奔騰的清流,吸引一眾優秀企業家們傾情參與。在6月15日實友私董半年度盛宴暨北京夢無缺關愛自閉癥點亮藍燈啟動儀式上,來自全國各地的42位實友私董會成員當場點亮42盞“藍燈”,加入“夢無缺關愛自閉癥點亮藍燈計劃”聯合創始人行列——每十萬元的消費額,都將點亮一盞藍燈,在將得到放心、安心的產品的同時,為來自星星的孩子們提供專項幫助。未來高品質的日常消費商品,就這樣會在自然的提供與消費的過程中,完成“日行一善,全民善舉”的溫暖流程。實友私董會成員、香港建誠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一人是一位年近60的女企業家,曾與王石共打天下。在談到夢無缺公益項目時說,這是一個永續發展、沒有負擔的慈善平臺,它不接受直接捐贈,而是把你在別處也要花錢購買的日常消費品在這個平臺消費,前端有高品質、優惠價格的保證,結果卻幫助了最需要幫助的自閉癥群體,自己享受到健康和快樂的同時也把慈善事業做起來了,何樂而不為?同樣參與進來的好利來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梁衍萍女士高度評價夢無缺的“消費即慈善“是她所接觸過的的“最好的模式”。更有一對來自廣東科筑廣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家鄧雄文滕秀素夫婦特地為自己的孩子多點亮一盞藍燈,他們體恤自閉癥兒童和家庭的不幸,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有一顆樂于幫助他人的慈善之心。
“藍燈”還在被持續點亮,實友私董會優秀的企業家們正在以自己在各自行業卓越的影響力宣推“消費即慈善”的理念,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專業自閉癥相關教育和治療機構被吸引過來,聯動形成公益慈善一種強大的、實效的力量。
(六)全民慈善溫暖世界
“面對國內外慈善事業的興起,如何在政府主導的同時,放手民間力量做公益,鼓勵商界投入的同時,以更好的方式調動消費者參與,實現全民慈善,是擺在中國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公益慈善并非基金會、公益組織等專業機構和人士的專利,只要有好的模式,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并從中得到樂趣。在這個過程中,你甚至會發現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自己。日本的“猛獸當設計師”,美國的“披薩傳遞計劃”,法國的“短篇小說售賣機”,英國的公益雜志幫助流浪者擺脫困境,秘魯的陰影WIFI沙灘上的抗癌公益行動,法國的要求超市將未售罄食物捐給慈善組織等都是一些非常新奇、非常有趣、參與性很強的公益案例。相信夢無缺的“消費即慈善”也將成為非常溫暖、非常有效的公益典范,以影響和幫助到更多人。這是夢無缺的夢想,也是每一個企業家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每個人的夢想,因此,石巖有句這樣的話值得大家記住:慈善不是炫耀,而是愛的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