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點學社尹佳晨教官兩年前出過一本書《風口》,當中指出互聯網的下半場即將開始,但是沒想到這個戰爭到2017年才真正的開始爆發,現在不管是阿里還是騰訊都已經全面進軍S2B的領域。
在互聯網的上半場其實經歷了幾個階段:
一、門戶時代,簡單的概括像新浪、搜狐、網易等最早期的互聯網企業是把信息搬到了網上改變了人們閱讀新聞的習慣,但是并沒有走完上半場,而上半場真正收獲戰果的三家企業—百度、阿里、騰訊;
尹佳晨老師在課堂上與學員互動
百度改變了人與信息的關系,阿里改變了人與商品的關系,而騰訊改變了人與人的關系,這種改變并不是本質的改變而是形式的改變;
人們現在獲取信息通過搜索引擎,購買產品通過移動電商,社交通過微信、陌陌等一系列的社交軟件,在上半場中互聯網競爭的本質叫做流量入口的競爭。
因為百度在下半場和上半場的轉折過程當中吃了一些虧,所以對于S2B來說百度有點吃虧,我們知道S2B是供應鏈去服務小B的核心過程,但這種供應鏈不是一個線狀的供應鏈而是一張表狀的供應鏈。線狀供應鏈就好比中糧做了一個微商把食品和糧油型的產品提供給小B,這類產品的供應鏈稱之為線狀供應鏈,因為中糧的主業是生產食品,但是它卻不會做化妝品、紡織品,但是如果沃爾瑪、家樂福大的批發市場拿過來服務小B的話,那就完全是兩種概念了;
《佳晨說》主講尹佳晨
因為通過小B后端的分享、傳播和裂變,流量的使用率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流量的成本也極大的降低,不管是在家樂福還是沃爾瑪不同線型的供應鏈之間有交叉互補的關系;
比如,我們到家樂福、沃爾瑪買東西,會發現雞蛋賣的比小區樓下小超市還便宜,那是因為它的雞蛋是流量型產品,完全可以通過其他的蔬菜、生鮮來彌補雞蛋這個產品利潤的損失,這就是網狀供應鏈的優勢,網狀供應鏈的要求是要有:非常多的SKU、很高的品質、很好的供應鏈管控能力、很高的供應鏈效率及更低的供應鏈成本,而在互聯網上半場向下半場過渡的過程當中競爭最厲害的還是阿里和騰訊;
阿里將面對巨大的壓力,因為阿里本來就是服務B端,甚至更加重點的是服務小B,而阿里的優勢在于它有非常好的供應鏈及龐大的小B群體,所以對于阿里來說做S2B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是輕車熟路的范圍,但是騰訊呢?
騰訊通過自我革命,用微信讓騰訊成為中國最大、市值最高的一家公司,而微信也一直在尋找它的盈利模式,到底應該怎么賺錢?
微信通過這么多年的積累,大概有好幾億龐大的流量,為S2B做好準備,這才是微信真正商業化的重要路徑。所以微信有公眾號,里面其實更多的是小B,但是以前公眾號很可悲,只是一個在線的媒體、一個內容端,并沒有太多的盈利能力,所以微信就借著公眾號一直往下發展,直到出現了看一看、搜一搜,直指今日頭條和百度;
百度現在的戰略是走智能化叫人工智能,可是對于人工智能化S2B供應鏈平臺來說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但是我們看到阿里與騰訊走的更接近,騰訊開放了看一看、搜一搜可能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小程序的推出,小程序近期的行為是完全放開二維碼,而且完全放開它的應用場景。從公眾號到支付體系到小程序、二維碼這一系列的動作,都在指向一個方向:供應鏈平臺上的小B,所以現在競爭最為激烈的是阿里與騰訊,可是,為什么要爭呢?
互聯網下半場的游戲規則變了,上半場的游戲規則更多的是人與信息、人與產品、人與人的關系,這里面都是一個個的個體消費者,但是下半場的游戲規則重點成了小B,變成了企業與信息、企業與產品、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如何構建,這個才變成了核心重點;
企業與信息我們知道中國很多行業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可能唯一能夠有一些數據比較完善的企業,還是在上半場游戲當中那些做2C的電商,但是他們的銷售數據也僅停留在下游,大量的B端數據與產業供應鏈上數據幾乎沒有實現,這些數據稱之為基礎數據;
當沒有這些數據的時候,企業的物流、智能化的營銷、智能化的互聯網就無從談起,因為一切的智能包括人工智能都是基于數據足夠大,糧食就是數據,沒有大數據就沒有人工智能,但是中國現在的行業中大量的B端無論是在消費供應鏈還是產業供應鏈,數據幾乎都是缺失的,那什么叫消費供應鏈?
消費供應鏈是指在中游已經生產出一件標準化的產品,比如生產出了一件衣服,這件衣服通過下游的渠道賣到了消費者手中,中間這一段就叫做消費供應鏈,是指可以直接用來消費的,但是產業供應鏈就更加復雜,可能做一件衣服需要很多基礎型的材料,包括化纖、煉化、石化、棉花等一系列,但是S卻又是一個數據化的平臺體,因為S最后真正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還是需要依靠人工智能與數據化、信息化的工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S2B必然要在下半場中作為開幕式進行,而下半場的游戲規則不再是競爭流量而是誰能為小B更好的賦能,所以菜鳥和順豐懟上了,為什么會懟?
從表面上看是開不開放數據的問題,而本質是到底誰依附于誰的爭奪,早年順豐花了五千萬人民幣投資菜鳥,但是只占了菜鳥百分之一的股份,而順豐上市之后已經不是一個小角色,它是有野心而且有理由脫離平臺,為什么呢?
順豐和菜鳥之爭本質上還是阿里和騰訊之爭,因為順豐背后是京東、騰訊還有招商局,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順豐站在那個陣營就一目了然,而菜鳥的優勢在于它擁有淘寶帶來的巨大流量,壟斷訂單資源,而物流行業的三通一達沒有辦法必須依附于菜鳥開放所有的數據,甘心成為他網絡上的供應商,但是因為順豐背后站的是阿里最大的競爭對手騰訊,而且京東現在是第二大電商平臺,所以菜鳥和順豐之爭表面看起來是數據,但是背后卻是誰依附于誰的爭奪;
商業最后要形成壟斷,那么順豐和菜鳥的爭奪其實已經拉開了互聯網下半場的開幕式,他們爭奪的是誰能夠為小B做更好的服務,來解決企業與信息的問題;
順豐解決的是企業在下半段從倉儲到物流到訂單的信息化問題嗎?其實真正解決的是企業與信息的問題;
二、企業與產品的關系,是生產產品并且賣掉產品獲得利潤。在上半場營銷中邏輯是通過高效的流量轉化獲得收益,關注的重點是交易但是下半場游戲競爭的規則不再只是交易;
下半場的營銷我們稱之為智能化的營銷,甚至叫做營銷化的營銷,取決于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把用戶想要的產品生產出來之后提供給用戶,通過分享生活而不是通過營銷手段去把產品賣給用戶,通過切實的服務把產品賣給用戶而不是通過廣告轟炸把產品賣給用戶,背后需要的都是更柔性化、更智慧、甚至是能夠直接為用戶反向訂制的供應鏈,生產出來的產品直接就是用戶所需要的東西;
三、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是產業與供應鏈更加細致分工的問題。
在產業互聯網時代S2B將會把分工變得更加細化,因為對小B的賦能需要完成很多,所以S2B中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單獨完成對小B的賦能,它需要產品供應鏈的服務及物流倉儲、訂單處理、軟件平臺、大數據服務等一系列的支持,所以把它稱之為由C出發為小B提供的綜合服務,要完成這些服務就需要在上游去整合大量的不同類型的服務商滿足小B的需求,但是這個整合其實很難,往下整合小B倒不是很難,因為今天2000萬微商應該何去何從?他們需要有大的供應鏈平臺為它賦能,但是整合小B難在哪里呢?
難在S的整合,如何能夠整合到更有實力的合作伙伴一起來為小B賦能,那S2B的本質什么?
一、S2B是儲夠了S渠道,供應鏈其實也是渠道,供應鏈有流通的通道和B類的價值,所以S2B的本質是儲夠了供應鏈渠道,把各種不同的產業編織在一起變成一個大的家樂福、沃爾瑪,他們的供應鏈就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網狀供應鏈,里面有各行各業的產品;
二、各種類型的服務,有供應鏈金融服務、物流服務等一系列服務,渠道的形成會產生對上游強大而有柔軟的組織能力,以及對下游個性化的服務,所以S具備了非常明顯的重資產屬性,打破了很多利益既得者的產業生態;
菜鳥和順豐之爭其實就是因為利益既得者的產業生態被打破,如果順豐一直在阿里陣營中,而且被編織進入阿里的S端供應鏈生態平臺,那么騰訊與京東就沒法玩了,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最后圖窮匕見還是利益爭奪,還是原來的利益既得者的產業生態被打破,所以S是一個重資產屬性,它更多的是通過資本的組合來打通供應鏈而融合,或是通過專業化的分工立志于做更加專業的供應鏈服務的公司,很多時候也需要強者的結合,讓資本的力量去融合供應鏈,通過更加專業化的分工去組織形成一個供應鏈服務的專業公司,所以在未來各個行業內如果可以通過資本整合供應鏈的公司與通過專業化的分工和組織能夠服務好行業下游小B的供應鏈服務公司將會更值錢;
S2B是整個互聯網下半場的開幕式,如果錯過了這場開幕式,那可能就真的錯過了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將是產業最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