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融界訊 浪涌保護器,也叫防雷器,是為各種電子設備、儀器儀表、通訊線路提供安全防護的電子裝置。當電氣回路或通信線路中因為外界的干擾突然產生尖峰電流或電壓時,浪涌保護器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分流,從而避免浪涌對回路中其他設備的損害。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于用電設備及電氣安全意識的增強,防浪涌安全保護成為電子線路一個重要的指標,以陶瓷芯片為核心的電源防雷產品,已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日前,投融界專訪了湖北省浪涌保護半導體陶瓷芯片項目的創始人張強。
二十余年研發經驗,市場著手熟悉需求
張強,畢業于西北大學電子材料專業,從事半導體材料研發工作20余年,對半導體工作付出了全部精力和熱情。他告訴投融界記者:“我原來是做材料研發的,有這方面經驗積累,材料特性都很了解,浪涌保護半導體陶瓷芯片是里面的一個細分市場,這些年,隨著電子產品用戶越來越多,感覺這塊市場會越來越大,所以想自己做些產品”。
由于剛開始沒有自己的生產工廠,張強就先做起了貿易,了解市場。作為供需之間的橋梁,張強將市場需求對接給生產廠家,但他很快發現一個弊端,當生產廠家做了一年左右,對市場熟悉之后,就會甩開中間貿易環節自己做,所以他逐漸認識到,想要長久發展,還要往生產方面延伸。

在前幾年,張強就已經有自己建廠房的想法,但是2013年的時候經濟不太好,市場不確定因素太多,就將這個想法延緩一下,去年的時候感覺市場相對穩定了,客戶也穩定,才決定建廠。現在將工廠設在武漢,主要是客戶集中在廣東、深圳一帶,可以離客戶近一些。
細化產品分類,針對不同用途“私人定制”
張強本人介紹,國內的產品和國外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2012年,有關部門進行過統計,全球市場容量近50億,國內共做了12個億,日本某大公司一年的產能是14億,也就是說國內企業加在一起,與日本公司的總產能差不多。以前這個行業我們就沒有話語權,因為原材料比較便宜,價格低,國內的量慢慢一直在擴大,國外有些品種會在國內直接采購,為我國產業發展提供了機會。
目前,國內多數廠家生產的產品基本都是通用型的,只要是電器類產品都可以用,這樣就造成了“大而不強”的局面。而對特殊需求做針對性的研發尚有很大發展空間,競爭也小,隨著生產工藝越來越成熟,處于不同行業的客戶,對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細分,會有不同的側重點。
項目的產品就是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在專門領域做一些加工。張強透露,自己有和原材料廠家接觸,形成了共識,從原材料管控這塊開始,就專門某類產品做一些特殊參數的原材料,提高產品適用特性。
他提到,這在行業內也是有先例的,四川某公司針對電度表行業的用法和特性,專門開發了芯片技術,現在他們就電度表一年的產能做到4千多萬。對市場做了細分以后,根據產品的特性去開發,產銷對路了,銷售往往就不成問題,利潤空間也會更好。
已投資300多萬元,生產初具規模
該項目前期已完成投資300多萬元,擁有生產設備及儀表32臺,其中專用設備儀器9臺,2016年完成設備調試,試產一個月。生產線生產能力和工藝水平一次通過驗收,完全達到設計要求,形成年產2億浪涌芯片,產值1500萬元的生產能力。
公司屬于制造型企業,客戶相對來說比較集中,主要是后端的封裝廠家。張強說,目前市場想做大不難,但要把這個產業做強,就要有一些突破。利潤方面,他指出,整個行業的平均水平在8%-12%之間,如果針對某個行業專門開發,會提高3%-5%,在11%-17%之間,對于制造業來說,屬于一個中等水平。
為了項目的進一步發展,此次股權融資350萬元,主要用于生產資金周轉,如原材料采購、人員工資等。張強表示,主要是想找一個合作商,給予資金方面的支持,在市場和技術開發方面,現在都已經沒有問題。希望能有理念和思維上合得來的朋友,共同推進這個項目。